…面临极为重要的风险新问题………
下面引用何帆研究员的文章来说明,由于国际环境变化,我国对外投资必须重视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企业对外投资影响最大的是各国的安全审查政策。看到中国企业大规模地增加对外投资,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强化了其对外国投资的安全审查政策。在正常情况下,外国在美国的投资仅仅需要常规的审批,不会引起安全审查。现在,可能激活美国的安全审查政策。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EIUS)将对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资产、融资和收购方式、是否涉及敏感技术、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其他美国公司利益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审查。一旦进入安全审查程序,往往意味着已经出现了政治上的反应,相关的利益集团会提出激烈的反对意见,这时,本属商业行为的对外投资很容易被政治化,且遭到否决。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者的态度相对开放,但最近也收紧了对矿业投资的准入。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对外国投资土地的限制也耐人寻味。外资在巴西购买的土地已经达到450万公顷,其中以葡萄牙、日本、意大利、黎巴嫩、西班牙和德国为主。近年来,中国刚刚开始到当地考察并计划购买土地,巴西就立刻收紧了投资土地的规定。2010年,巴西规定外国人、外资企业及外国人控股的巴西企业,不得购买250公顷或租赁5000公顷以上的土地,随后又规定,不得购买或并购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巴西企业。
第二,企业在对外投资中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社会责任的压力。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是西方跨国公司为应对东道国的工会罢工而提出的。之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限制多为一些不带有强制约束的指南,如联合国倡导的企业的经营应有利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的发展。2010年后,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了ISO26000,强调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最大的当属OECD提出的《跨国公司指南》,该文件自推出之后,历经数次修改,对信息披露、人权、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反贿赂和敲诈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尽管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东道国早已经有这方面的要求,加上工会组织,对外来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越来越多。
第三,国有化仍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得不关注的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化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针对西方跨国公司采取的措施,中国受到国有化困扰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政策升温,中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遇到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可能出现变化,不排除个别国家对中国的企业进行国有化。
第四,“竞争中性”原则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竞争中性”原则较早是由澳大利亚提出来的,它强调国企和非国企可以并存,但是一定要保证国有企业和国家的联系不给其带来竞争优势,是中性的。2011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高调提出“竞争中性”原则,2012年再次重申,所有的G20国家都必须确认这一原则。之后OCED启动了对“竞争中性”原则的研究。“竞争中性”原则直接针对国有企业,并涵盖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对全球投资规则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的重大项目,多以国有企业出现,有可能受到原则的抑制而搁浅,故此要特别注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