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经验

(一)发达国家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经验

发达国家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早,发展比较完善,在应对风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规避经验,有助于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实现良性发展。

1.美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规避经验。

首先,重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度量、评估、控制和规避,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小或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的一个过程。在风险管理方面,美国企业不仅成立了现代风险管理机构,而且还建立了遍布全球的 “地区部”和“产品部”等附属组织,赋予其充分的风险管理权力,从而使其能够依据世界各国投资环境的变化,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战略对策。除此之外,美国还为本国企业提供国家级风险评估服务,如美国的政治风险服务集团及其下设的国际国别风险评级机构,对美国企业境外投资活动进行随时监测,在降低投资风险发生概率和减少风险损失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依靠国内政策减少风险。投资国政府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往往会对各类投资企业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其手段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信息咨询等。在美国制定的境外投资政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双边投资协定,作为处理和保护美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保障,它能维护美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利益。

再次,利用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减少风险。境外私人投资公司是美国成立的专门境外投资保险机构,目的是预防和补偿因资本输入国发生政治风险而使本国企业遭受损失。美国政府出资成立国家投资保险公司,海外投资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行,每个投保项目最高可获得约占投资总额75%的保险额。如果境外投资遭遇风险,美国政府先补偿企业所遭受的损失,再根据投资国双方的贸易保护协议,由政府代表企业要求缔约国赔偿经济损失。

2.日本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经验。

首先,为本国企业国外投资提供多方支持,从金融、保险、税收、信息服务多方面对国外企业进行服务,尽量减少企业投资的后顾之忧。

其次,通过管理公共关系树立企业形象,减少企业在国外的风险。以公共关系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减少投资阻碍。公共关系管理在企业收集信息、扩大企业知名度、建立双向的沟通渠道、预警和应对危机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日本产品的低价曾遭遇过美国民族主义的抗议。也被中国、朝鲜和韩国等反日情绪所笼罩。日本企业重视公共关系的处理,与当地政府的有关机构、智库、各类媒体、有影响力的各界人士进行多方面沟通,改善自身形象。比如,尼康、索尼、松下和东芝等众多知名企业,常常通过各种基金来举办有关日本投资的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为当地非政府非营利机构提供捐助,为当地学校医院等提供赞助,以此对外传递良好的日本企业形象而减少风险。

再次,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等中间力量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风险,迫切需解决与外方的纠纷与矛盾,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服务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企业规避了投资风险。

3.德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经验。

首先,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早在1959 年,德国就已根据《联邦预算法》建立了境外投资保险制度,设立了一家作为联邦政府代理人的私营公司,并由“黑姆斯”信用保险公司协助其开展境外投资保险业务。根据这种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一旦风险发生时,政府就会以代理人身份出现,与当地政府协调,减小政治风险或者经济风险带来的损失,甚至在企业与投资东道国之间产生冲突时,政府可以作为调解人缓和双方矛盾,保证投资的良性运行。另外,德国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前,要按照投资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积极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其次,实施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德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首先会聘请中立的专业投资咨询研究机构进行有偿咨询,如投资风险的量化、企业是否具有完备的抵御风险的能力等,以此规避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其次,境外投资企业依靠金融、财政、法律、管理体系、信息技术等支持体系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后,德国企业内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该部门根据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战略目标和收益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建立风险共同管理体制,并共同承担风险损失。

再次,联邦政府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信息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重要资源之一,得到及时有用的信息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

最后,加强与东道国的合作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境外投资规避风险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与东道国政府或企业合资经营,因为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融资方式,可将跨国企业的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到东道国政府。在投资方式上,以共同出资为佳。对于资源开发等敏感领域的投资,则可选择债务形式出资,以此避免直接获取控股权所带来的国有化风险;若投资主体具有技术、品牌或管理优势,则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达到既可节约资金,又能占领市场的目的。在经营方式上,应采用本地化战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避免企业境外经营不必要的风险。[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