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地利用世界资源与市场:必须大力对外投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和后30年为何经济成就有如此天壤之别,是因为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实行了切实有效的对外开放政策,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融入国际大家庭,积极靠拢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比对战后世界经济黄金发展时期,很可惜,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利用作为多边贸易体制(当时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创始国的地位和其宗旨与原则,一直处于该体制之外,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产值还排在世界十位之后,对外贸易排在世界20多位之后,人均收入排在世界120位之后,外汇储备少得可怜,不到2亿美元,国弱民穷。《女市长的私生活》这部电影,反映了当时状况,作为市长的她,由于没有多的外汇,吃饭和住宾馆都感觉拮据、尴尬。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国际舞台上抬不起头。
在谈论中国近代经济为什么落后之时,大家会说,因清政府自大,闭关锁国所致。懂点近代史的人们会说,是日本天皇主导的1868年明治维新成功,中国皇帝支持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失败,相差30年改革开放,老大中国被小日本打败,受其欺凌,这是公认的。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尽管比之旧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相邻的日本相比,我们仍很惭愧。
我国本来是GATT的创始国,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省窃取了整个中国的地位。我国为什么不积极利用GATT,除去一些外因,从内因上讲,我们并没有主动争取,而是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外行动,20世纪50年代的阶级斗争,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一直延续到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1976年。如果说1971年我国进入联合国是自动取得GATT地位的时机,那么,我们是主动放弃了,直到80年代中后我们才悔悟过来,开始申请“复关”,但过去的损失无法弥补。漫漫15年后才进入了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比起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时,日本在经济上更富裕强大,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国,我们在战后40年后并没有比日本强大,反而更落后了。究其原因,是二战后我国比日本对外开放迟了30多年,日本利用多边贸易体制比我们早了30年,我们少利用30年。说到日本的贸易,其实质是在对外投资牵动下进行的,其对外投资居于核心地位。带头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和第二贸易大国,比起战前来,更加繁荣富强,也是把对外投资置于重要地位。[4]
稍知世界经济史的人都知道,欧洲地区是实施GATT最好的地区,它的经济发展曾经很好。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欧洲大国之间再没有战争,这个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地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其主要举措是相互大幅度减少贸易壁垒,进行最广泛的国际分工,相互之间进行投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其原料来源与产品市场问题,也缓解了生产力扩张与销售市场不足的矛盾,不必用战争手段。
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也有了比殖民地时代更强大的国力,为什么这些国家在失去殖民地后却比以前更加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更加强大,说到底,除去政治及其国际环境外,最根本的是利用了多边贸易体制,用不断减少贸易壁垒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特别是对外投资,取得经济发展的资源与市场,放弃战争,走上了和平繁荣之路。
1978年后的中国,从国际国内经验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了脱离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严重后果,80年代初的我国宪法,确定了永远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986年正式申请“恢复”GATT的地位。这可以说是中国几百年来的最大变化,是我国向世界开放、学习世界、走向国际大家庭的正式开始。1978年后的30年,是吸取教训、奋起直追的30年,是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宗旨与原则,逐渐发现“经济地理”的30年。
如果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自然地理”的大发现,那么,二战后多边贸易组织GATT及其后继者WTO的建立与运转,则是“经济地理”的大发现,我国当代“经济地理”大发现的意义,是五百年前“自然地理”大发现不可比拟的,它开拓了我国经济贸易活动的新纪元,加入WTO及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正是在利用这个“经济地理”大发现。[5]
WTO建立时,基本继承了GATT的宗旨和原则,仅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强调了“为持续发展之目的扩大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增加了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6]
国际社会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中,经过几十年的争斗和探索,才建立起来了多边贸易体制即WTO机制,其深刻的缘由是什么?是由于自然地理原因及社会原因,自然资源在每个国家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人口和科技与生产力也是分布不均衡的,要解决这问题,用战争方式已经不行了!只有通过合理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才能达到目的。但要达到此目的,只有彼此加强交往,平等互利,不断减少贸易障碍,GATT与WTO宗旨要求的核心就是这个。
上面所讲多边贸易问题,字面上看仅仅是贸易,其实深入下去,为了贸易,就要进行国际分工和对外投资,离开投资,贸易不能深化,投资是因贸易引起且比贸易方式更为有力取得资源和市场的方式。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经济全球化及其法律基础WTO来认识和解决我们的经济问题。在资源配置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的“主权领土”是有限的,但“经济领土”(即境内外所有经济活动的领域)是无限的,一国的经济发展,不只是利用国内资源,更要利用国际资源,我国发展工业、农业的自然资源明显不足,应考虑利用国际自然资源,我国劳动力资源明显过剩,应向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如果说我国因自然资源而使以水土为主要资源的农业产品处于国际竞争劣势,那么,我们不妨以占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去参与国际分工,也是一种合法与正当的方式。按比较优势,我国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应该参与国际分工,也就是我们的劳动力要“走出去”。[7]
无论是GATT还是其后继WTO,其目的都是,为解决生产发展与市场的矛盾,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全世界不平衡分布的情况,就是通过贸易与投资的逐渐自由化来实现。现今世界,对外投资、服务贸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货物贸易,我们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到此时,也上升到了应有的高度,高铁要“走出去”,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等经济问题的解决,都必须考虑如何顺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改变“出口导向”为主的策略,实施“投资导向”,全面大力对外投资。长期以来我们以吸引外资为导向,着重增大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小于国民生产总值(GNP),现在我们要着重增大GNP,让GNP大于GDP,那么,对外投资就处于核心和关键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