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产的自然发展顺序:对外投资后来居上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现实,生产、贸易、投资的国际化,使它们互相促进和融合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对外投资,都融入整个国际再生产的循环之中,各自成为再生产的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整个利益或说是价值链的分配,都配置在不同的链条上。我们从国际再生产的整个过程看:传统的出口贸易是仅在W'-G'间,纯粹用的是本国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口,也叫一般出口贸易。
G-W…P…W'-G'
传统的进口贸易是G-W,从国外进口来直接消费,即一般进口贸易。
外商或境内企业用进口的原材料加工出口,则是G-W…P…W'-G',是加工出口贸易。
如果是在境外国外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并就地销售,销往其他国家,或者返销母国,则是W…P…W'-G'。这就是对外投资,投资所形成的贸易。
这几种方式,都是与贸易有关的,包括了直接出口(传统出口,或自己进料加工出口);直接进口(传统进口);间接出口(来料、来样加工出口,外商要扣除进料外汇);间接出口和进口(跨国企业利用母国的设备、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力加工生产后在东道国当地销售,或转销其他国家,或产品返销母国)。
以上表面上是进口与出口,实际上是利用外资来加工生产再出口;对外投资进行生产,是在东道国销售或转销他国或返销母国。这就是现代投资、加工、生产、贸易的复杂关系。对外投资利用国外境外资源和市场,可以取得单纯的出口或进口不能全部得到的多种利益。
从国际贸易学的角度来说,直接进、出口,也就是传统的外贸,这是第一层次的外贸,也是狭义的外贸;第二层次的外贸,是利用外资加工生产后的外贸和国内贸易;第三层次的外贸是到境外国外投资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后的出口(产品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或返销母国的进口)。从利益上讲,第三层次的外贸综合利益最大,这就是对外投资。[2]
从任何国家的经济融入世界或国际化来看,其自然的顺序都是一般贸易(进口、出口)—进口加工贸易(利用外资,国内生产进、出口)—国外生产和贸易(对外投资形成)。我们国家设立的对外开放管理机构,也是先有对外贸易,设立管理贸易的相关机构,再设引进外资和技术机构,最后设境外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管理机构等。现在商务部所管理的机构,从重要性上讲,对外投资到了最重要和关键的时候,它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与技术。
从我们企业的发展轨迹看,也是先出口,后进口,最后,上升为对外投资,如温州的制鞋业,现在到俄罗斯等国当地生产,它们追求的是最大利益。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时间顺序和利益增加都是按此顺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