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经济双重性对港澳台的投资与合作

(四)以政治、经济双重性对港澳台的投资与合作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至今没有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大遗憾,世界大国少有。虽然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0年了,但是,2015年发生的非法“占中”事件说明,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香港的不稳定因素。讲到对外投资说的“境外”,其实是特指我国的港澳台,不是国外。针对港澳台地区,我们应该从经济上加强影响力或说是控制力,采用就是对其经济进行投资并渗透与融合,使之依赖性加强。具体做法,对香港,增加对其投资,减少通过它的进出口,它对内地投资是“出超”,转口贸易“出超”,内地是双“入超”或说是巨额逆差。内地现在不是过去那样缺少资本的时候了,仅仅依赖香港引进资本的时代要适时改变了。今后,内地应该加强对香港的投资,如金融业、房地产和一般消费服务业。同时,要大量减少从香港进口包括转口进口,抑制对香港没有技术含量的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这样,可从经济上影响和控制它,这是保持港澳地区长久稳定的关键。

下面重点分析探索对台湾的投资。

台湾及其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最重要的联系通道,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区位点。做好对台湾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对台投资,不仅关系着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保障海上通道的畅通无阻,更关系着台湾是否和平统一、维护南海主权、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及我国与美国、日本、东盟等国家的战略关系。

台湾地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台湾及其海峡处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点、线、面上。台湾地区有得天独厚的海空区位,处于海上运输北、南、东、西的节点,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即世界重要经济体东亚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必经之道,是传统的海上运输通道。台湾岛上有众多优良港口,失去此区位点,则大陆海上运输受到极大的限制。从空中运输区位看:台湾处于大陆联系东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及印度洋的最佳区位。从军事区位看:台湾控制着台湾海峡及南海、东海很多重要的岛、礁,如南海核心位置太平岛,接近钓鱼岛的岛与礁,有许多军事基地,并具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处于对峙美国、日本、东盟及澳大利亚的军事前沿阵地。从经济区位看:台湾地区是“亚洲四小龙”第二,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是东亚重要的经贸体,与大陆、美国、日本、东盟的经贸关系密切。从国际关系区位看:台湾地区与美国、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东盟都有传统的关系。从中华民族统一看:台湾脱离祖国大陆多年;与海外华人联系广泛,是接近华人华侨最多的省份。

两岸贸易投资严重不平衡是制约经济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大陆对台湾给予了极大优惠和宽松的经贸政策,在两岸都得利时,台湾比大陆得到了更多的利益。从2003年起,大陆成为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地、第一大投资地、最大贸易顺差来源。[6]到2009年年底,双方累计贸易达到9636亿美元,其中大陆的逆差累计达6189亿美元,台湾顺差近5000亿美元,而台湾仅是大陆第七位贸易伙伴、第九位出口地,却是大陆最大的逆差来源地。大陆对台湾出口仅占到大陆总出口的1.7%,总贸易的5%左右,而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其总出口的40%左右,占其总贸易的25%~28%[7]。截至2015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5298个,实际使用台资626.9亿美元,占到台湾总体对外投资的比重在60%以上,同时,大陆对台湾投资仅有几十亿美元,占台湾吸引外资的2.0%,最多年份不超过7%,近年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比重仍然非常低,对台贸易与投资呈现畸形、严重不平衡[8]

造成这种双方贸易和投资严重不平衡的原因,除了大陆过度开放市场外,主要是台湾当局过度的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9]。同时,大陆对台投资偏少是产生贸易投资极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当代国际分工中,贸易很大程度是由投资来决定的,投资在整个经济贸易活动中具有关键作用。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大,在于它对大陆的投资远远大于大陆对它的投资。没有一定量的对台湾投资,难以改变对台湾的巨大贸易逆差。

对台湾投资的前提和基本原则:

首先必须明确台湾的国际国内地位与性质:台湾不具有主权性质,是中国主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能以投票方式决定自治,没有资格参加任何一个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

台湾必须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接受“九二共识”;台湾必须履行WTO和APEC的基本原则,实施平等互惠原则、最惠国与国民待遇原则、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原则,以改变双边贸易投资畸形不平衡状态。大陆应该以《反分裂国家法》在经济上面的要求,与台湾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坚决抵制台湾加入其他任何非经大陆同意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在新形势下必须强调和坚持两岸和平共处发展。长期以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从2008年以来的近7年多,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成就。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是在和平环境下实现的,今后也必须在和平环境下才能有大的发展。

调整对台经贸政策,加速对台投资与合作:

坚决实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台方名称稍有不同,内容相同)的基本原则,要求台方执行已经签订的23项协议,应开放对大陆的投资。

利用两岸都是WTO和OPEC的成员,以国际公认原则,特别是互惠与投资便利化原则,让台开放投资领域和逐渐取消对大陆的投资与贸易限制。

利用大陆优势把台湾拉进更多的国际社会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台湾孤立于世界,仅仅拥有以上2个国际组织的资格,其他与其有所谓“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小二穷”是其特征,没有大的贸易投资和国际影响力,往往还要台湾出钱扶持。要让台湾彻底抛弃各种幻想,承认“一中”原则,依托大陆,才能避免在国际及区域经济整合体系中被“边缘化”。

调整对台湾的单方面优惠政策。在双方承认一中原则,彼此接受“九二共识”下,积极与台湾谈判,解决贸易严重不平衡问题。台湾应该给予大陆出口产品相应的优惠关税。取消对台产品进口的零关税及特别优惠,实行必要的关税。

调整投资政策,解决投资严重不平衡问题。抵制低技术性企业的投资,合资期限到了不再继续投资。实行WTO和APEC互相优惠原则,取消单方面对台企业的优惠。台湾应该给予大陆产业、企业同样的入台范围和待遇。

让台湾实行彻底的“三通”,以WTO、APEC及ECFA 的便利化原则,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流动程序和人为交易成本,为贸易投资提供方便。

对台投资的产业选择及方式与策略:

总体上说,在现今条件下,以大陆的经济与科技实力,完全有能力对台湾的所有产业领域进行投资。不过,应该有先、后和轻、重选择,下面简要指出具体的产业方面及投资策略与方式。

第一,是运输服务业的投资与合作。台湾的港口、码头及其保税区、海洋运输公司、航空运输公司,我们可以用合作、入股、租赁、合资、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相互利益下的合作与投资。台湾要发展全球航运中心,我们要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者优势互补。

第二,是制造业的投资与合作。投资与合作方式:合资、合作、独资、入股、收购、兼并,第三方介入,进行全面合作。

第三,金融业的投资与合作。以大陆现有金融实力对世界各地的金融投资,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对台进行投资。如证券(深港通可以,深台通或沪台通也无理由不可以)、银行(建立大陆在台的代理处、支行、分行,互相持股、战略投资)、基金(融资、投资)、信托(代理、委托)、保险(分支机构,合作、合资),金融增值服务等。策略是:首先是互相协商机制的建立,其次是设立办事处和分支机构,战略性投资入股,合作、合资,兼并收购等。人民币与台币的自由兑换与互换,外汇储备互相借用,应对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对策进行协调。

第四,农业、渔业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第五,科技投资与合作。目前大陆科技发展领先台湾的趋势日益明显,以大陆日益增强的科技实力和水平,高科技人才完全可与台湾进行科技合作或投资。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和台南科技工业园水平相当高,成效卓越,在当今世界科技开发国际化运作的趋势下,两岸在科技方面相互合作和投资,合作方式可多种多样:学术交流、人员往来、合作研发、合资与合作或入股、独资建立研发机构,与第三方合作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突破的关键:互信和开放是前提,合作机制的建立是关键。

第六,其他服务业的投资与合作。如旅游、教育、文化、艺术、通信、跨境电商、家庭服务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