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国家的关系
目前多数对外投资项目,都与我国的对外关系有关,在投资决策前,了解东道国与我国的关系,在项目选择与参与程度及防范风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我国与接壤国和相邻国家的关系,搞好与之的关系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其次,“一带一路”国家,与前面重复的优先;再次,经济大国和资源市场大国是重点;具有战略意义的小国也不可忽视。
中国与印度:印度的地缘政治环境,在亚洲的西南部,印度半岛从喜马拉雅山南部延伸至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是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通要道。印度就像一艘印度洋上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从边缘地带理论和陆权论的角度分析,印度是欧亚大陆边缘的中心地带,是东南亚国家和中东地区的交通要塞。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的增多,印度洋是世界最繁忙的大洋。印度的地缘优势体现在它控制着印度洋上的石油运输线。
1950年中印两国建交后,两国关系经历一段蜜月期之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印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边界问题悬而未决等。互补方面:有求于中国的资金发展基础设施及部分制造业产品,看到中国的软件和外包市场;中国需要印度的大市场和铁矿石;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也是金砖国家。竞争方面:印度的服务外包;在非洲的投资;石油天然气需求相同;部分产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相竞争。
中国与巴基斯坦:历史与现实证明,巴基斯坦是中国最亲密的朋友之一,称之我国的“全天候”朋友。互补方面:巴基斯坦非常需要资金发展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需要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中国正好需要巴基斯坦的投资和工业品市场;特别是中国需要到波斯湾的通道,巴基斯坦能提供港口和通道;在国际事务中双方互相支持。不利因素:个别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分子会借机活动,常常扰乱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等。但是,巴基斯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和邻邦,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上的双重战略要地,必须千方百计与之搞好关系,政治上大力支持,经济上援助先行,经济贸易关系紧跟其后。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总体上没有大的问题。双方经济互补性大:它们需要大量资金发展基础设施与部分产业,正好符合我方的优势输出。人文方面,有大量华人华侨作为最佳调和对象,我方的产品与投资给双方都得到了实质利益,双方不会发生太大的冲突。其中我国与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的国家关系比较好。但是,东南亚国家需要中国的投资,对双方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分歧应加以友好协商与管控。修建到印度洋的能源通道,是我国优先要考虑的大事,但不应忽视美国因素。与越南和菲律宾,经济上互补性强,但是,因众所周知的问题关系曾经紧张。但是,中越两国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国家利益看,目前经济发展还是最为重要的,它们需要中方的资金和适合的产品,需要中国游客,同时,也需要中国最大最方便的市场,以输出它们的产品。菲律宾的经济实际需要我国的资金和市场,如果搁置争端,双方经济实质利益远远大于在小岛礁上的利益,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改变了前任立场,注重国内经济、社会问题,访华后,中菲关系开始回暖。东南亚在投资市场上,日本与我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虽然我国与东南亚的贸易最大,超过日本,但日本对其投资是我国的3倍。印度尼西亚与我国没有南海现实问题,而华侨在印尼的数量众多且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政府当局相处多抱有友好与合作共赢的意愿。且双方的经济互补性非常之大:人口众多,市场潜力极大,资源丰富,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和旅游市场。与新加坡的关系:金融和教育产业有互补性,个别产业有竞争性。
中国与俄罗斯:从目前看,是战略伙伴关系,非同小可。互补方面多:俄方的能源、金属矿产和森林资源是中方最为需要的;俄方的航天工业、军事工业可与中方互补;中方的资金和普通制造业产品及劳动力,是俄方需要的。双方战略方面的共识: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霸权主义与军国主义;多年来在安理会上,对待中东问题和军事领域方面合作良好;双方是共同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砝码。如果双方继续扩大彼此友好合作,不仅在经济增长方面得到极大利益,而且在国际上将影响世界格局,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不利因素:俄方有个别人对中国有戒心与偏见,对中国投资反感,已使中方遭受一定的损失。但从双方互补性上看,与之搞好战略伙伴关系,等于开拓了我国近邻最大的“经济领土”,容纳更多的双方就业人口。
中国与蒙古国:互补方面:蒙方需要中国的资金发展基本基础设施和产业,正是中方的优势所在,这是最为重要的利益关系;蒙方需要中方物美价廉的产品;需要中方的陆上和出海通道。双方接壤上千公里,双方民族相同,双方政府与民间友好相处数十年没有发生重大问题。影响因素:受他国某些势力的影响,且国内有人担忧中国“威胁”,不太痛快接受中国投资。我们有着相同的民族与宗教,可以抑制其民族的对外倾向。以经济手段和援助,发展更多的经贸关系,有效利用这块最为方便的“经济领土”。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方互补性和共同方面:哈国需要资金发展基础设施及部分制造业;我国需要哈国的石油天然气及矿石等资源性产品,输出过剩产能;双方都有振兴丝绸之路的意愿和决心;双方政府都有反对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的要求;都是上海合作组织重要的成员国,彼此合作关系良好;哈国需要东方港口,我方需要通过其国境修建通往欧洲的铁路公路通道;双方睦邻友好关系20多年,未发生重大冲突。不利因素:哈国民族宗教复杂。对哈投资首先应该积极,这是打开“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开端最为关键的一个区域,同时,必须谨慎,防止出现宗教、民族及国家关系不愉快的问题。
中国与朝鲜及韩国的关系:都是日本二战的受害者,有相同的历史情感;都有基础产业和服务业如旅游产业合作的意愿。朝鲜虽有些复杂,但我国在经贸上要把其作为重要的伙伴,既是曾经的同志与兄弟,又是友好邻邦,发展经贸关系具有近水楼台之利。韩国与我国也是友好邻邦,且经济互补性较大。但韩国对美有较强的军事依赖,并允许美布置萨德系统,对我国及东北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方对韩方的贸易和投资都是逆差,应该到了解决不平衡的时候了,我国应静观其变,适时发展与之经贸关系。
中国与日本:双方有共同利益,经济互补性明显,只要消除历史遗留问题和其他顾虑因素,则经济贸易合作潜力巨大。问题:长期非法占居我国钓鱼岛;政府甚至民间都有一大批人对二战不反省和不道歉;修改和平宪法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双方经贸关系难以有进一步的改善。另外,日本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使我国在多数情况下处于双逆差,这也是我方与之进行投资贸易的重大障碍之一。只要上述问题有改善,我们应该积极与之进行广泛合作,应该在对日投资上有较大动作。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国家:共同点,同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长期以来,对其国内从不抱偏见,尊重对方的政治意识和宗教文化,在国际社会中支持它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合理正当地坚持原则,得到这些多数国家的好评。在反对极端宗教势力和恐怖主义方面,我国与多数国家政治保持一致。在经济上,我们利用其需求,适当地发展了与之经济贸易关系。它们的石油与天然气,化肥、部分农牧等产品,是我们进口的主要产品。同时,我国建筑业走出去,相当部分在这些地区,有了好评。鉴于双方的互补性很大,我们会根据具体的国度,进行不同的贸易、投资和援助,力争与这50多个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这些国家密切相关,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与美国和加拿大:经济互补性大,市场潜力大,美国的飞机制造、高端机器制造、农业、教育产业、金融服务等方面,是美方输出、中方需要的。两国是世界经济分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合作的空间极为广大,只要稍有改善,经济利益的绝对量极大。然而,美方不想看到中国崛起,把中国看成是战略竞争的对手,美国内反华势力利用国会出台法案,打“台湾牌”挑战我国的核心利益,利用美日安保条约,在许多方面偏袒日本,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在国际经济领域,妄图抛弃国际公认的WTO原则,实行其单边主义,制裁他国;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经贸圈,排斥我国。但是,中美间积极有利的因素占上风:中美高层对话不断,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不断深入发展,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中美双方都永远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中国的华人华侨、留学生至少有4000多万,这是双方都可以调动的宝贵资源。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世界上的威望,美国不可轻视,还有需用之处。双方矛盾再尖锐,只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美国不会轻易与我国变脸。因此,中美双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利益巨大、潜力巨大,必定在对抗和摩擦中发展。
至于加拿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同样很大,经济空间不小。加国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不仅需要开发的资本,而且需要人力资源。我国的农业、牧业、渔业、矿业资源都需要在外寻找出路,人力或劳动力需要输出,加国是理想的地方。只要双方不是直接利益的冲突,我们向加国投资,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在经济方面与我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只要抛弃意识形态偏见,其发展的潜力也很大。现实中我们对它们农业、牧业、矿业及教育有点依赖,它们对我们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需求,反映了双方经济的真实需要。华人华侨及留学生多也是与之发展经贸关系的有利因素。
中国与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成就,对它们是个榜样。墨方人口多,市场不小,近邻美国,有地利之便,但与我国贸易量不大。在国际事务中,对我国没有明显的排斥和反对。可以对其进行金融和某些制造业的投资:一是它需要资本,二是可以通过其与美国和加拿大的自由贸易区,一些产品较好进入美国和加拿大。中美洲国家有5个,经济分量小,在国际事务中影响不大。但是,其地理位置重要,是两大洋的连接必经之地,对于开辟新运河通道和利用巴拿马运河,我们要积极参与。不可忽视因素:有几个中美洲国家,曾经接受我国台湾地区的援助,与之有外交关系,我们在对外投资中要特别注意。
中国与南美洲其他国家:政治上,现在多数不再紧随美国,委内瑞拉则是与美国对抗,对我国持欢迎态度。巴西参加金砖国家,与我国共同利益较大。其他国家与我国没有冲突,对我国发展模式羡慕,愿意与我国接近,这是极好的有利因素。在经济上,互补性相当大,它们多数自然资源丰富,巴西铁矿、森林资源,智利的铜矿资源,阿根廷、巴西的土地资源,农牧业资源,都极为丰富,人均拥有很高。制造业不很发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需要我国的资本和技术,虽然距离我们遥远,但合作可能性极大。这是我国“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地区。
中国与非洲国家:这是我国“走出去”除了周边外,第一经济潜力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块。在政治上,这些国家虽然与西方世界国家有密切的联系,且受它们的援助比我们早和数额多,但是,作为同是发展中国家,都曾受西方殖民统治,与我国有较大的认同感。经济上,互补性更大: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基础的工业和农业,教育和文化,旅游业,都是比较落后,需要大量资本和技术来进行开发和发展。需要注意的不利因素:日本在非洲投资早援助多,美国把非洲当作人缘关系好的地区,欧洲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区,印度又是近水楼台国,都与我们有竞争和排斥,这是我们“走出去”需要特别注意的。此外,北非和部分东非国家受伊斯兰教宗教影响极大,宗教极端分子在此活动很多,加上中部南部非洲的原始宗教与各地区部族矛盾,容易造成我们的损失。总体和趋势看,该区域前景 广阔。
中国与西欧国家:在政治、意识形态上有极大差别,对我国长期有不同看法、偏见甚至敌视,在关键时候往往追随美国。但各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与我国尽可能发展经济关系。由于经济受困,都需要我国的投资。消费水平高,与我国经济技术互补性大,只要抛弃偏见,双方合作潜力极大。我们对其进行投资,看中其好的投资环境、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服务行业。
中国与东欧、北欧国家:东欧国家包括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和原社会主义国家,有20多国。意识形态上看,虽然不再坚持共产党执政,但与我党我国没有大的冲突,对我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及取得的成就非常羡慕。多数国家与我国友好,双方互补性明显,发展潜力不小,是我们“走出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