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论的实际行动—市场机制引导的“走出去”

七、没有理论的实际行动—市场机制引导的“走出去”

纵观国际国内的一些对外投资活动,最先自觉走出国门的企业、机构和自然人,并非知道那么多的理论和政策,很多人和组织并没有多少知识更不要说理论了,甚至有的连国家政策都不清楚。但是,是谁引导他们“走出去”的呢?深入思考,就是一个极为普通而又被多数学者忽视的市场经济三大机制:动力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市场经济的这些机制,是自动配置市场资源最有效的手段,哪个地方经济资源丰富,哪个地方短缺,市场会引导资源供应和需求,互相配置或“调节”到各自需要的地方去。这其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经济和其他利益的诱导,即市场动力机制,哪里有更大更好获取好处的地方,就到哪里去。其次,利益的诱导是通过价格机制比较而来的,资源和产品的成本核算,起了根本的作用,对比之下,市场哪里可以有更有利的成本和产品价格,人们就愿意到哪里去。再次,市场机制的竞争机制,由于各种因素,企业和个人,不一定能在某个地方取得优势,也许就要被对手搞垮或者自动地失败,不能立足了,他们会在更大的地理空间,去寻找更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地方。以上道理,可以说明为何中国人在很早就到国外生存和发展了。“海水不干,偷渡不断”,说明了海外有更大的利益在诱导吸引他们。为什么文化水平较低的温州人,如《温州一家人 》,主人公在国内外的发展,也是由市场机制的三个运行机制来指导的。为何珠三角、长三角有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很早,是因为好多企业,到了产业成熟高级阶段,不容易再创新和更好的发展,竞争下去要失败破产,海外有更好的适合生存发展的地方,如纺织、服装、鞋业等产业企业最先转移海外。还有,我国的钢铁企业没有多的铁矿石,我们的农场没有更多的土地资源,我们的建筑企业没有更多的工程,就要迫使它们海外找出路,这些都是受市场机制指引而“走出去”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4页。

[2]张 苏:《国际分工理论流派及其综合》,《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第85-90页。

[3]张 苏:《国际分工理论流派及其综合》,《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第85-90页。

[4]《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卷),第68页。

[5]卓骏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6页。

[6]卓骏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9页。

[7]陈同仇、薛荣久编著:《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1-66页。

[8]陈宪、韦金鸾等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104页。

[9]杨建文等著:《产业经济学》,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300-304页。

[10]李春霞:《浙江木业发展利用国际木材资源研究—以湖州、嘉兴地区为例》,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11]孔欣、宋桂琴:《国际贸易理论新进展—新新贸易理论述评》,《税务与经济》,2011年第5期,第16-21页;陈钧浩:《全球化经济的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第3-9页。

[12]吴先明、曹春华:《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交叉与融合》,《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第6-11页。

[13]王认真、邱凤鸣:《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探析》,《技术经济》,2006年第12期,第52-56页。

[14]丁建明、方勇:《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直接投资新动向》,《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2期,第91-93页。

[15]郭飞:《马克思、列宁的资本输出理论与当代国际投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第31-37页。

[16]《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84-785页。

[17]郭飞:《马克思、列宁的资本输出理论与当代国际投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第31-37页。

[18]卢进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要流派》,《经济导刊》,1996年第3期,第61-66页。

[19]小岛清:《对外贸易论(中文版)》,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0]卢进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要流派》,《经济导刊》,1996年第3期,第61-66页。

[21]邱泰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研究》,《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4-11页。

[22]高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12月。

[23]肖利秋,许晶:《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借鉴意义》,《特区经济》,2010年9 月,第220-222页。

[24]高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商业研究》,2011年第12期,第45-49页。

[25]肖利秋、许晶:《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借鉴意义》,《特区经济》,2010年9月,第220-222页。

[26]高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商业研究》,2011第12期,第45-49页;邱泰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研究》,《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4-11页。

[27]高 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商业研究》,2011年第12期,第45-49页。

[28]肖利秋、许晶:《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借鉴意义》,《特区经济》,2010年9月,第220-222页。

[29]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5页。

[30]薛荣久主编:《世界贸易组织(WTO)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144页。

[31]胡方:《WTO对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贡献卓著》,《WTO经济导刊》,2015年第2期,第88-89页。该文章以WTO 年度报告(2009-2014年)来分析。

[3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新华网,201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