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翻译的策略走向

一、片名翻译的策略走向

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不是一以贯之地采取直译策略,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比较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其实也是和中西方电影取片名的差异有关。英文片名以名词为主,多为地名、人名或事件名,比较平实,而中国电影比较喜欢在片名上做文章、玩噱头,所以1949年以前引进国内的外国影片多半会有一个令人弹眼落睛的中文译名,那时的译者往往最大限度地淡化英文片名的陌生感与异质性,译名多使用四字格和本土典故,唯美典雅,沿袭中国的审美传统。例如:

以Bathing Beauty这部浪漫的美国歌舞爱情片为例,片中许多花样游泳的表演片段成为传世经典。如果片名直译,可以是《泳装美女》,也可以按照剧情翻译成《水上芭蕾》,但是《出水芙蓉》确实更胜一筹。汉语里的出水芙蓉是指刚刚开放的荷花,形容天生丽质的女子,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水上芭蕾演员,真是恰如其分。译名《出水芙蓉》不但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而且营造了中国式的传统意境美。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美国影片The Wizard of Oz,讲述了小姑娘多萝西被龙卷风刮到奥兹国后,和伙伴们一起战胜困难返回家乡的历险故事。片名直译过来就是《奥兹国的魔法师》,而中文译名放弃了这个冗长的片名,套用了清代李百川的神魔小说《绿野仙踪》,从情节到风格,都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还有Waterloo Bridge这部凄美的美国爱情片,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个芭蕾舞女演员在滑铁卢桥上巧遇爱人,然而世事多艰,命运多舛,最后她为了名誉和爱情,又在滑铁卢桥上自杀身亡的悲剧。如果片名直译,就是《滑铁卢桥》,片名干巴巴的,仅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对比之下,众所周知的《魂断蓝桥》这个片名,却是如此完美——有桥,有悲剧,还有说不尽的意境美。其实,中国戏曲中早就有个《蓝桥会》,写青年情侣韦郎保、贾玉珍自幼青梅竹马,却因遭兵乱冲散。数年后,双方偶遇蓝桥,互诉离别之苦,并约定三更至蓝桥相会,私奔他乡。玉珍因公婆纠缠,未能如期赴约;恰逢山洪暴发,韦郎保为等玉珍赴约而死于蓝桥。贾玉珍赶到,见状投水殉情。

课堂练习

请再找出几部片名译成中文四字格的外国电影。

后来,中国化、文学化的片名翻译慢慢失宠,外国电影片名的汉译也开始多以直译为主,保留原片名的“原汁原味”和“原风原貌”,尽可能简单易记,朗朗上口,雅俗共赏。直译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避免译者过度诠释,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地的观众能够以一种基本相同的方式接受源语言文本,其接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基本相同。另外,电影片名不再像过去那样成为电影宣传的主要商业渠道,因为网络、媒体的宣传已经满足了观众从片名了解剧情的愿望,片名则变得更加纯粹。

下面的片名都是直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