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对小说的改写与修补

一、《曼斯菲尔德庄园》:对小说的改写与修补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是简·奥斯汀的著作之一,在表现英国乡村风光及女性爱情生活等方面堪称经典。英国导演帕特丽夏·罗泽玛以此为蓝本拍成同名电影,在改编的同时进行了再创作,与小说原著在细节安排、剧情设置上有一定差异。

(一)叙事手法的差异

导演帕特丽夏·罗泽玛在拍摄《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在细节方面进行了巧妙处理。比如关于范妮身世的介绍。在奥斯汀原著中,第一章详细地交代了范妮的家庭情况以及长辈们的考虑与安排,为范妮后来生活环境的改变提供了依据。电影则开门见山,一开始的画面是范妮正在给妹妹讲故事,被妈妈叫出去坐上了去曼斯菲尔德庄园的马车。导演没有按部就班地交代故事的起因,而是随着剧情的推移,让观众一步步了解女主人公的身世和处境。如果不了解小说内容,起初可能会有突兀之感。但这样的开头使观众多了一份了解剧情的期待与渴望。随着对剧情了解的深入,观众自然而然会清楚范妮的个性与遭遇。

(二)人物的塑造方式

小说主人公范妮是善良同时又有些懦弱的人,她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二表哥,爱整个庄园的生活。在电影中,导演或许是为了增加戏剧化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范妮性格中略为倔强的部分,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更吸引观众。

(三)政治意义的凸显、后现代的阐释

原著主题相对单一,奥斯汀主要关注女性的成长经历、女性的独立意识与她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影片《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导演帕特丽夏·罗泽玛巧妙设置了几个重要环节:范妮在去往曼斯菲尔德途中,向车夫询问关于黑奴的事情,引出英国奴隶制和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主题;托马斯爵士亲自到安提瓜处理种植园事务,以保障曼斯菲尔德庄园奢华有序的生活。

以上这些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演本人在进行改编时的个人意识形态,根据帕特丽夏本人的说法,她改编这类古典文学作品,就是为了“重新阐述那些富于人性内涵的故事,把它们用一种不同的媒介重新讲述,展开描述我们所理解的全部复杂性,并且它还能唤起我们的集体记忆。”基于这种目的,帕特丽夏期望在改编过程中尽量忠实于原作,同时,“既要符合作者意图,又要适合电影的要求。”帕特丽夏不仅改动了某些书面语言,使其更为口语化,而且在情节安排和人物表现形式上都做了些许调整,使得电影比小说更具戏剧色彩和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