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结

三、小结

在研读、试译了若干配音译制的片段之后,我们应该有了一些感性认识。配音翻译是一门富有趣味但是同时也要遵守游戏规则的艺术

(一)特殊的影视口语化

前文曾提到过,影视剧语言不是单纯的口语,是written to be spoken as if not written,是编剧或对白作者精心编写的、观众听起来生活化的口头语言。这就是成功的影视剧对白。对于配音翻译而言,也是这样的。原文的对白,生动活泼、有滋有味、感情饱满,译成汉语的对白,也应该保持原有的特色。一个词、一个句,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要反复吟诵的,但是词句色彩上又不能过分考究,不能远离口语体,否则就成了翻译腔(translationese)在影视翻译中的变体——配音腔(dubbese)。配音腔给观众一种不自然、表演过度的感觉,其中过分书面化就是一个原因。

(二)音画对位

配音之所以是配音,关键就是音画一致、音画对位。有三种一致:口型开合的一致、口型长短的一致以及与体态动作的协调一致。如果配音的口型长短不能符合银幕上演员的口型长短,如果在特写镜头、脸部近景镜头中,配音的口型开合不能和银幕上演员的口型开合一致,如果配音翻译出来的对白和银幕上演员的肢体动作不相符,都是不合格的配音。20世纪90年代曾经出现过用自动翻译软件做配音译制的,该软件使用语言识别系统,自动翻译,完全无视画面信息,整体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三)忠实的翻译

研究翻译,没有不提到忠实这个标准的。配音的翻译,要做到忠实,确实是戴着镣铐跳舞。比如观众们肯定希望看到的译制片和原片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每个配音演员配出来的台词和原片台词也是同样的意思,当然还要求音画合拍,台词语言真实可信,等等。

但是,忠实也是有限度的。不少国家对影视片进口都有审查制度,涉及粗口、暴力、色情和宗教的内容会强制处理。比如一些粗俗语的配音翻译,就不能一味强调忠实,而应该适当调整(tone down),适应大众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