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水词
2025年10月14日
三、加水词
“水词”与“落口”是配音行业的两句行话。如果画面中有人物做了口型却没说话,或者说了话却无台词记录,配音译员和配音演员到底该怎么处理?如果译员因为无台词参照而不进行翻译,配音演员就容易不对之进行配音,这就叫“落口”。落口的后果是让观众感觉到影片译制得不够完整。什么是“水词”?水词是指配音译员或配音演员为烘托场景气氛,或为使发音模糊不清的源语群杂内容清晰化,而随意添加的原语境中虽无其词、却有其意的目标语词汇。现举两例。
配音译制片《尼罗河上的惨案》在口型处理上很出色,其中就包括在有口型无台词之处适当添加水词。大侦探波洛在剧末进行案情分析之初,点明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嫌疑,进而结合每个角色的显著个性特点,指出每个人的潜在犯罪动机。说到该船船长埃及人乔德里时,以一个未发音的口型结束评论(相应时码为01∶53∶47左右)。根据双语音频频谱显示,原片主角在该处确实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译制片加入了水词——语气词“哈”,因为观赏译制片的观众很可能会对一个张开嘴而没有台词的口型产生质疑,译者或者配音演员就对一个“不做会很明显、做了又不起眼”的口型进行了封堵操作。
配音译制片《断箭》(Broken Arrow)开场便是一场激烈的拳击比赛,为了烘托比赛气氛,从第一个在拳台边有明显口型动作的大众演员开始,配音台本中的水词便开始紧密结合镜头适当添加起来,详见下表中的粗体部分:

还有一种加水词,是完全由配音演员掌控的。配音翻译如果对配音台词的字数拿捏不准,会给配音演员带来较大压力:如果一句台词用字过多(行话叫“太满”或“太涨”),配音演员就不得不大量削减用字;反之,如果一句台词用字过少(行话叫“太窄”或“有剩口”),配音演员也就只能根据语意现编一些水词以填补口型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