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背景分析

一、现状与背景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核心概念:办学体制机制。

体制是管理学概念,指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它的关键点在于,体制是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比如学校体制、领导体制、政治体制等。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体制可以指办学体制、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这些都具有上下之间的组织关系和制度特点。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后演绎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者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的关键点在于,机制是组织内部关系和作用的方式。对于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而言,机制可以包括内部机制、外部机制和交叉融合机制[1]。对于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来说,办学体制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性质、基本架构、资金来源等,办学机制包括机构运行、组织协调、信息反馈、质量监控、保障措施等。

1.综合说

办学体制机制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呈现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者程式。

2.宏观说

办学体制机制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体系、领导体系、管理格局、教育结构形式。

3.微观说

办学体制机制是指一所学校为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而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格式规范。

4.本书观点

办学体制机制是指一国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架构和运作方式方法以及职业院校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入多方主体,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共同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发展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提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构建办学体制,关键是创新投资体制,根本是创新学校管理体制。

1.合作办学模式

合作办学模式是指由院校和企业签订办学协议,双方共同参与办学的具体环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师资、实训场地,资源共享,进行学生培养的一种办学模式。

2.董事会制模式

董事会制办学模式是指按照公司法中董事会的规定,由行业、企业或者政府等多方成立董事会,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进行院校的治理,充分发挥各方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办学模式。民办或者原国有企业举办的院校现在较多采用此模式。

3.理事会制模式

理事会制办学模式是指由院校、行业、企业或者政府等多方成立理事会,制定章程,共同参与教学,以院校为主导,同时借助理事会委员各方的优势开展办学的模式。

4.职业教育集团模式

把院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动态地加以组合,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促进专门人才、技术和设备的社会化、产业化以及教育效益、经济利益、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新机制。

●国外:

1.德国模式

“双元制”办学体制机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同时也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与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办学体制机制。德国联邦《基本法》规定GDP的1.1%、工资总收入的2.5%用于职业教育,“双元制”中的参与企业也直接进行资助,而且德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职业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职业教育促进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德国保障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法律法规的保障。

2.英国模式

城市学院(City Colleges)办学体制机制是在教学、内部管理决策、经费使用、应对新需求和对外合作等方面享有高度运行自主权,英国政府作为城市学院的举办者,也是主要资助者和宏观管理者,充分体现城市学院自治机构性质的一种职业教育运行模式。城市学院是英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始建于1979年,又被称为延续与高等教育学院(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3.澳大利亚模式

TAFE办学体制机制是由澳大利亚政府直接经营和管理,提供全国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由国家认定的各个行业咨询委员会制定能力标准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澳大利亚在政府机构框架上体现对职业教育的重视,1987年成立了联邦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教育、科学与培训部”,1992年成立国家培训局,这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行业、学院参与的技术与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4.美国模式

社区学院办学体制机制是指由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董事会,收集资金、聘任院长、监督办学、加强学院与社区的联系,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的一种办学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办学模式,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为“美国教育最成功的方面”。

5.日本模式

多类型主体办学体制机制是最大限度调动民间教育资源,充分适应学生需求,紧贴市场设置专业,促进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政府制定办学条件和标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主体、多样化办学层次的一种办学模式。日本职业教育机构中,除了高等专门学校是国立外,绝大部分院校都是私立,其比例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政府注重整合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将国家拥有所有权的职业院校,采取所有权与经办权分离的方式,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把经办权交给办学水平和能力更加优秀的个人、企业或者社会团体去经营,个人和团体按照法规均可开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尤其是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通过立法来保护办学者的基本权益,规范和加强办学者的责任意识,形成不同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

6.发展趋势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模式与各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特点有直接关系,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发展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在:(1)以立法形式奠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制度基础;(2)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政策体系;(3)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的形成和发展;(4)建立多渠道的办学经费和设备等投入的来源;(5)企业积极参与高等职业院校办学。


[1] 王昆欣,王方.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