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综合分析
(一)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结构的新趋势
第一,地方政府(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已经非常重视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并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体制中来,应该说是最重要的突破。
第二,出现了新的校企合作参与主体,如社区、县乡政府、农村合作社、示范村,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第三,行业的作用明显增强。行业作为把握最新职业动态的组织,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精度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的新进展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已经开始走出松散的、无组织的混沌状态,逐步演变成有内部治理结构的社会组织形式。如董事会、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的建立和运作,将使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形成长效机制。
(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新举措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已经真正把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利益关系联系起来,并形成真正的合作办学实体,产学联盟、股份实体、合作企业、服务外包、共享型实训基地都是利益捆绑的办学实体,校企共同体、专业学院、产学园区、生产性学习明显地把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带进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教育集团有点模糊不太具体,但也是一种利益捆绑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管怎样,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四)政府行业和举办方在共建高等职业院校中有新作为
政府除了过去财政投入的作为之外,有的地方真正体现了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如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和校企合作办学进行规划统筹,还有直接领导和指导校企合作的,还有为学校办学提供项目支持的,等等。尽管数量不大,但我们看到了政府在共建高等职业院校中完全可以有新的作为。还有的职业学院由市长出任学校发展委员会主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改任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同时明确其职能,重点是保障学校建设发展,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发项目,推动政府出台《××市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完善高效快捷的保障机制。
(五)学校、企业在办学合作中的新任务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除了过去的主要作为培养人才、培训服务之外,开展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实力和地位正在提升,特别是还有一定比例的学校具有参与技术研发与制定行业标准的能力。
作为企业一方,也突破了过去提供兼职教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一般做法,明确参与课程开发、提供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岗位,有的企业直接以经费或者设备加入共建,还有企业提供订单和就业机会,这一切都表明,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已经不再是与学校之间的肤浅合作,而是真正的共建。
[1]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 //www.tech.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