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职业教育内外部规律为主线,运用交易成本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资源和能力理论分析了职业教育集团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化优势、协同优势、品牌优势。从理论上,论证了董事会、理事会和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体制机制的理论可行性。介绍分析了我国董事会、理事会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现状、特点、模式等,从实践上论证了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用实践证明了职业教育集团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研究方法

本书运用跨学科、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将理性思维与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寻找问题和困难,分析问题和困难的根源,对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提升,形成源于并高于实践的校企合作理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通过文献检索、网站搜索,是较为重要、基础的研究方法,查阅职业教育办学方面的相关文献,了解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研究现状。研究是在对大量文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力求使本书建立在最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研究中文献涉猎范围广泛,涉及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组织管理学、社会学、劳动经济学等,查阅了校企合作及相关研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公共治理、组织管理、政策科学、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等方面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与本书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归纳,为研究方向的确定、研究框架的设计、研究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2.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框架和特点,同时与国内职业教育办学比较典型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他们的经验,借鉴组织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3.历史研究方法

校企关系是历史的、动态的变化过程,本书将校企关系的变迁和发展作为研究主线,通过对校企关系的历史梳理,归纳出校企关系的发展路线,进而提出新时期的校企关系应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变动,实现由合作到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变化。

4.实证研究法

对国内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典型模式,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问题必须从校企合作的客观实际出发。本研究走访了企业和职业院校,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和职业院校进行了调查,并对北京、湖北、浙江和广东等地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了走访,运用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学生及家长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5.归纳比较与演绎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

本书对研究的基础概念、理论创新的基本观点、校企合作关系的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时,大量运用归纳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归纳、分类和比较,总结出本书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等。在对校企关系的分析、校企关系理论的构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等问题进行研究时,以职业教育观、人力资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和相关的基本概念、原则为基础,推理演绎并验证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组织结构、决策机制与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