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组建的背景

一、理事会组建的背景

1.探索院系两级理事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特性决定了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体制,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与社会实践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只有在真实的技术技能学习环境里,才能培养出技能型人才,这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学校和企业只有双向参与,实现校企之间的紧密结合,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具有真实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决定了必须探索院系两级理事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2.建立院系两级理事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客观要求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说明校企合作将逐步法律化、制度化。如何将行业、企业和学校组织起来,形成校企互动的良性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虽然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认真思考学校与企业以及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探索,结合各自校情,构建了校企合作的董事会、专业建设的理事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发展委员会、学校基金会等多种具体互动方式,但是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双向参与的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探索校企共建高等职业院校的新模式,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健全校企合作、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3.××职业学院在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创新体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职业学院建院以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运行规律,积极实践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取得了可喜成果。××职业学院与××国教育部、世界500强企业集团成立理事会,由该企业集团捐赠了价值1000万人民币的现代化实训设备,××国教育部无偿提供了高素质的专家,××职业学院提供了实习实训场地,设置“客户服务培训中心”;该中心由三方共同使用、共同管理、师资互聘、共同受益,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近千人次,培训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近千人次。同时,企业集团还吸收××职业学院大量的优秀毕业生进入该集团所属企业。在三方深入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行业、企业的专家全面参与××职业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人才的全面联合培养和学生的充分就业。××职业学院与国内著名上市公司联合成立理事会,利用××职业学院的师资优势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和诊断服务,几年来为公司高管、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达到近千人次,技师培训百余人次,同时利用企业的整体优势为学院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岗位,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企业数名高管成为××职业学院兼职教授。公司每年为××职业学院提供奖学金、奖教金,接纳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加入企业。这种院级理事会体制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范例。

同时,××职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层社保所、仲裁庭合作积极推进“双基地”建设,促进“引企入校”,实训基地既承担校内的实习实训任务,又将行业的一些工作环节、培训项目引入校内实训室执行,将其挂牌建设成为合作单位的培训或者分支工作基地。通过“双基地”建设,行业为××职业学院无偿提供真实社保软件运行环境(开发费用近亿元)。近三年校内的实训基地为行业培训在职人员近千人次,聘用行业专家十余人为××职业学院兼职教师,行业吸收学生顶岗实习近千余人,吸收毕业生就业上百余人。这种机制成为系级理事会建设的示范。

通过院系两级理事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调动了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办学活力,初步建立起了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为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体制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马树超.《高职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61.164. 87.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08092218673&cata_id=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