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的主要任务
七、职业教育集团的主要任务
(一)开展职业教育衔接,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探索对口合作、集团化发展等多形式的衔接方式”。职业教育集团将积极开展“五种教育衔接”,探索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引导中高职教育发展一体化趋势。
1.中高衔接
根据《××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年“3+2”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的通知》(京教职成〔20××〕×号)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办学改革试点,即“技校、技师学院与高职衔接、中职与高职衔接”。集团成员学校密切配合,成员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坚持“共同研究、协同创新、整体设计、系统培养”的原则,深入开展需求调研,研究制定整体性衔接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统筹和衔接,切实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完成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工作。
2.探索高职与本科衔接
职业教育集团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紧密对接,深入开展高职与本科衔接,高等职业院校和衔接本科高校联合制定分段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教学方案、主干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探索四年制职业教育本科
四年制高等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上,高等职业本科以服务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以应用技术创新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着重培养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在培养模式上,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
(二)打造“六个基地”,提升集团单位综合实力
1.教师业务(技能)培训基地
联合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内有代表性的若干企业,打造“教师业务(技能)培训基地”。对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学校专业教师在职业课程开发、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开发能力方面进行培训。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企业化的研发和实训环境,帮助教师跨越实践鸿沟;构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平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构建教师之间联络的网络,帮助教师开展交流合作;构建共享资源体系,帮助教师获得和不断更新教学资源。
2.员工业务(技能)培训基地
职业教育集团借助高等职业院校具有师资、设备、教学、科研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造企业员工业务培训基地,面向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可以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使高等职业院校成为承担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的主要力量。教师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又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3.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在集团成员单位间,根据教师教学需要,选择相关单位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把青年教师送到企业中,以培训为主、项目合作为辅进行培养,使之完成由普通教师向骨干教师的转变;把骨干教师送到企业中,以挂职锻炼、大型技术项目合作、高端技术项目研发等方式进行培养,使之完成由骨干教师向专业带头人的转变。借助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4.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整合职业教育集团资源,用好国家有关合作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专业方向在集团内形成一批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形成规模效应。
5.教师产学研合作基地
根据首都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教师搭建平台。畅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与政府等部门人员柔性相互流动的有效途径和平台。聘用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等部门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担任教学、实践导师。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不同的特色和优势,以高校与实际部门联合为主要组织载体或者形式,建立以教师参与应用研究、产品研发、教师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为主要类型的教师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教师产学研合作提供稳定、充足的岗位。
6.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紧密联系企业,整合集团内单位时讯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先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共同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共享实训基地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三)搭建“四个平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1.学生就业平台
整合集团成员院校就业渠道,构建集团就业信息网,建立集团就业基地,发布就业信息,推介优秀毕业生,做到集团内就业资源共享;积极吸纳更多企业参加集团,实行订单培养,使集团成员企业优先录用集团成员院校优秀毕业生,实现集团成员院校学生——集团成员企业就业直通。
2.学生创业平台
联合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学生可在这里碰撞思想、交流信息、互助成长,从技术、人才、融资等资源性信息自发优化组合,实现创业创新的梦想。也可把创业创新的想法在此平台进行交流,会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回复和释疑解难,平台将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提升其创业能力,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场地、技术、资金、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支持。
3.信息共享平台
为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员相互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职业教育集团将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制定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给成员单位发放信息传送权限,平台除供成员单位交流工作动态、展示所获成就、发布用人信息外,还建立网上专家资源库。借助信息共享平台,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合力,××××职业教育集团课将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促进首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资源共享平台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集团人、财、物等各方面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集团校企之间互教、互培、互训机制的建立,集团和行业企业的专业建设与企业产业共融、共进发展,集团学校之间专业设置、课程资源、实训条件等优势互补、开放共享。
(四)充实“两个中心、一个专家团”,拓展集团社会服务能力
1.政策咨询中心
职业教育集团将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服务中心”,承担行业有关政策制定的调研、论证及有关方案起草工作,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政策制定、业务支持和智力参谋。同时,开展行业合作,为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
2.技术服务中心
与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联合建立“技术服务中心”,承担校企合作项目,参与企业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等过程,使技术服务的参与各方在合作中充分体现各方的利益需求和诉求,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和运用方案。制定出台有关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办法。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工作。
3.专家服务团继续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以学院优质教师队伍为核心,成立“专家服务团”,为企业提供兼并重组、流程再造、营销策划、薪酬设计等咨询服务,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定制培训方案,提供业务或者管理培训服务。服务团将制定项目管理办法,严格动态审核监控。在加强咨询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服务团将拓宽企业人员培训领域。利用团队成员丰富的教学经历、企业培训经历的优势,创新培训方法,试行多人联合培训,模块教学,提高培训质量。
(五)探索“京津冀”院校师生访学
在集团内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院校中遴选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到对方的院校或者企业开展学习、交流或者实习实训等为内容的访学活动,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落实。
(六)促进国际交流
落实××城市功能定位中国际交往中心的各项要求,将德国爱科特教育集团、美国西雅图贝茨技术学院、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等国的职业教育机构的优质教师引入,在集团内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和交流,促进××开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