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集团的重要使命之一,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各方的紧密合作,培养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职业教育集团各方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注重“生产过程,实现过程育人”“理论与实践结构、技能与岗位结合”。这是针对传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切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人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需要,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提高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现实成效。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是院校是实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反映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完善原则
(1)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而其教育的层次性又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既要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
(2)符合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既要考虑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兼顾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要求;既要考虑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又要兼顾学生就业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要求。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要符合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构建适宜的逐级递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体系。
2.要求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主体部分和支撑部分。主体部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课程描述、专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岗位职业标准等方面。支撑部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条件、人才培养实施保障、专业顶岗实习资料汇编、企业调研报告等,丰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并理清了人才培养方案核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工作。
3.制定规程
(1)人才需求调研。从企业调研入手,了解行业背景、企业需求以及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就业岗位群。
(2)分析研讨。分析调研资料,归纳总结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分析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3)整体设计。针对培养目标和规格,提炼职业核心知识与能力要素,明确学习内容,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环节,形成初步框架。
(4)综合论证。组织企业、行业、教育专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
(5)修改完善。分析专家意见,结合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吸收专家意见,形成方案初稿。
(6)方案定稿。再次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对相关细节再行完善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