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特点

三、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特点

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是此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采用最多的形式。这主要是由于,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不像董事办学体制机制有那么多的限制条件,例如资产不需要必须转移到新成立的主体,运作紧密程度因各理事会的特点允许差异。所以,各种类型的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用受牵头主体是否是国有性质或者公办院校的限制,而且参与理事会的各方性质也不进行限制,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参与到理事会的办学体制机制中来。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的特点表现在:

(1)不需要变更参与各方的资产归属。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不强制变更产权属性,参与各方均可保留自身的资产,保持独立性。理事会则根据具体需要运作的事项,在不改变资产权属的情况下,发挥资产最大效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2)牵头主体和参与各方没有严格的主体性质限制。牵头主体是否是国有单位或者公办院校,以及参与各方的性质都不被限制,只要能围绕职业教育兼顾实现各方利益,充分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即可。

(3)理事会的内部机构设置更加灵活。理事会的内部机构设置,主要根据成立理事会的宗旨进行匹配,可以设置两级理事会各司其职,可以将理事会下设各个专门的办事机构进行相关领域的工作,总之有利于实现理事会的宗旨就可以创设相应的机构。

(4)理事会的运作机制结合内部机构设置,更加贴近理事会成立的宗旨。理事会运作机制的建立,主要依据理事会设置的各级机构职能的有效发挥,确保各级机构顺畅、有序、高效运转,确保职业教育在理事会办学体制机制中不断发展。

(5)成员间的权利关系可以宽松,也可以严密,而且可以根据参与主体的意愿设置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也正是理事会办学体机制得以大量采用的主要原因,让参与主体有更大的主动权和更自由的参与度,确保自身利益与理事会利益结合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