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运行机制建设

二、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运行机制建设

将教学、科研、生产、应用相结合,职业教育集团体制机制建设,健全与区域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合作办学机制,加强合作各方的沟通与合作,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促进教师服务企事业单位能力的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长效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一)建立多元合作机制

以互惠共赢为基点,董事会、理事会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调动成员单位各方的积极性,精心策划校企合作发展形势,多方协商筹措合作办学经费,依据投入比例合理分配合作办学效益。院校、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等以多方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发挥各自优势为条件,遵守市场经济规律,职业教育规律,逐步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多元合作机制。

(二)建立互惠共赢保障机制

以董事会、理事会为合作平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以“如何使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获利”为突破口,确立互惠共赢机制,保障校企合作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依靠院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不断获取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实现人才终身学习的需要;通过订单班、校中厂、委托培养等合作办学形式,将员工或者准员工的技能培训与企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将职业教育与岗前培训和入职教育结合起来,降低人员培训成本;企业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解决短期内的人力不足,而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实践提升了专业技能,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因此,互惠共赢机制的建立,能够为校企合作、多方共赢提供动力保障。

(三)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机制是基于合作各方的利益与发展需求,将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各方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积极发挥各方在产学研方面的优势,建立集团理事会办学的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利益相关主体在办学中的作用,增强内部凝聚力和社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办学过程中,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和统筹作用,从管理的高度充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全局和长远利益的把握、发展思路和导向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地引导,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循序渐进;行业发挥对校企合作办学的协调主体功能,参与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动态的岗位需求信息、经济和技术发展信息、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信息,提高企业与学院在人才培养对接方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院利用行业企业的信息优势,根据市场人才需求预测,规范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培训和产品研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理事会成员各方优先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技术服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院级理事会通过统筹和协调多元化的办学要素,努力寻找彼此利益和兴趣的契合点或者共同点,在兼容、务实、渐进中,保持理事会内成员之间的可持续合作。

(四)建立多种激励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以制度为依据,明确合作各方在的地位、功能和职能,明晰企业介入院校办学的方式,从投入的多元化、运作的市场化入手,以利益交换为基点,建立合作办学的激励机制,保障合作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职业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出台校企合作的实施办法,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空间;以资源共享为合作基础,以多方共赢为合作目标,引入市场经济成本概念,优化办学的资源配置,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产权界定和利益分配,形成校企合作共赢机制,真正实现合作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达到合作各方协调发展、互动发展、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建立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机制

资源共享是集团运营的核心,要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实现信息共享。集团规模一般比较大,组织又比较散,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工作平台则显得更加重要。借助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机制,一是可以介绍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把集团运行及活动情况对外进行交流与宣传。二是可以提供成员之间需求信息,加强集团内部校与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为集团成员提供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三是可以为集团成员院校的毕业生在网上进行人才交流提供平台,从而实现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和就业信息等的共享,进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发展。四是可以利用平台的管理功能,实现日常工作沟通与协调处理。总之,无论是运行较好或者一般化的职业教育集团,立足于长远发展必须解决体制性障碍。

(六)建立基于共赢与共享的动力机制

驱动各方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动力是其利益诉求得以实现,基于共赢共享的动力机制则是职业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动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回报,即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符合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经济利益的回报。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内院校在寄希望企业能够为其提供毕业生就业及实习实训支持外,还应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培训支持。而对于企业,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允许和鼓励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集团获取合理利润。如企业可以单独或者与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场所,如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企业也可以直接投资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获得合理回报。此外,职业教育集团内校企、校际之间形成的资源整合优势也是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切入点,通过资源的整合使职业教育集团内成员能够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共发展。

(七)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

按照分层治理的原则,处在不同层次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动机、方式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将以不同的路径通过集团治理获取利益。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应通过公共式的管理,实现各利益相关方一定制度制约下的共同参与、平等互信、合作协商、确认共同目标,进而实现利益主体多元化下的利益协调化。因此,其重点应是利益的协调,而制度则是利益的保证。

一是要协调好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从合作办学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内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成员之间互惠互利、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办学关系。二是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常务理事会及秘书处,明确其职责范围;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及协商机制,保证各机构间的互相配合与协作。三是完善组织章程、工作程序及各项管理制度。如可实行理事会制度(其前提是职业教育集团本身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这样理事会才能够发挥实质性作用),明确理事会的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制度、决策机制等;在组织章程中对有关工作目标和任务、成员与管理、经费和资产管理等要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建立完备的管理、监督与评价机制,对不能够按照集团章程履行职责的成员单位进行必要的制约。


[1] 冯象钦,段志坚,马仲明等.集团化办学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30-32.

[2] 郭苏华.优化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79-82.

[3] 董泽芳.社会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8-39.

[4] 马成荣.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