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起始阶段(1980—1987年)
2025年08月10日
一、初创起始阶段(1980—1987年)
我国的改革开放使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成为可能,首先改革开放突破制度藩篱的约束,改变了只有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可以举办高等院校的规定,开创了省属城市也可举办高校的先河。我国第一家由地方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于1980年8月在南京市成立——金陵职业大学,翻开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篇章,随后江汉大学、无锡职业大学等十余所短期职业大学相继产生。
1983年,在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对外经济贸易部等四部委的联合推动下,我国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促进我国职业大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向其他省域扩展,广东、河南、湖北、福建等省紧随其后也纷纷创办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很快就有了6所地方高等职业院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机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该文件对改变专科、本科结构比例不合理的状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扩展到22个省、市、自治区,共建立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短期职业大学和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在内的127所高等职业院校[1]。
此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刚刚起步,为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虽然办学规模还比较小、教学设施还不完备、教学资源还不到位,办学方式基本采用“短期、收费、走读、自主就业”等方式,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但没有止步不前,反而实现了自我发展,逐步开展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