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三、水产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通过养殖生物间营养关系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是综合养殖依据的最重要原理。我国在1100年前出现的稻田养草鱼就是通过水稻和草鱼间的营养关系实现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范例。近来的研究表明,稻田养鱼系统中存在多种互利关系。

我国传统的草鱼与鲢鱼混养也具有这样的功能。以草喂草鱼,草鱼残饵和粪便肥水养鲢鱼,鲢鱼又通过滤食浮游生物达到控制、改善水质的功能。

李德尚(1986)认为综合养殖的生态学基础之一是生产资料的高效益综合利用。在综合养殖中,投入的生产资料主要是饲料和肥料。例如,在水库综合养殖中,饲料首先为网箱养殖鱼类和鸭群所利用,残饵和鱼、鸭粪便散落水中,又为网箱外的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所利用。最后,残饵和粪便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盐又起到了施肥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滤食性鱼的饵料基础。

在海水养殖方面,1975年我国大规模开展的海带贻贝间养也是基于它们间的营养关系。海带的脱落物和分泌物可被贻贝滤食,贻贝的排泄物又可被海带吸收。对虾与缢蛏混养、对虾与文蛤混养等也是依据这样的原理。饲料首先被对虾利用,其后残饵和粪便又部分地被滤食性贝类利用。最后,残饵和粪便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盐又起到了施肥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滤食性贝类的饵料基础。海水池塘对虾+青蛤+江蓠综合养殖(董贯仓等,2007)更是将养殖生物间的营养关系发挥得更加完美(图1-1)。当然,如果再加底栖沉积食性的动物后效果也许会更好。

img

图1-1 海水池塘对虾、青蛤、江蓠综合养殖概念图

在我国,目前流行的具有废物资源再利用功能的综合养殖模式还有许多种,例如,罗非鱼+对虾+牡蛎+江蓠分池环联养殖系统,鱼+鸭、鱼+畜、鱼+菜等综合养殖系统。

西方国家开展的鱼+滤食性贝类+大型海藻综合养殖,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展的贝+虾、鱼+虾、藻+虾综合养殖等,都具有将其中一种养殖生物的副产物(残饵、粪便等)变为另一生物的输入物质(肥料、食物等)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