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用水的充气研究

一、养殖用水的充气研究

所有的动物都需要氧气维持生命,植物虽然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氧气,但是在晚上或阴天,也需要耗氧。因此,作为一个水产工作者,不能只依靠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维持动物的生存,尤其在养殖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溶解氧的需求因养殖动物的生存状况、水温、放养密度以及水质条件等而不同。

对于水产养殖者来说,有一项十分关键的指标就是水中的氧气含量,也就是溶解氧(DO)。增加水中氧气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将空气与水混合,使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的21%)穿过气/液界面,溶解于水中。氧气溶解于水受以下因素制约:①浓度梯度,如果水中氧气浓度较低,则溶解较快;②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③水的纯度,水中溶质影响氧气的溶解,即盐度越高溶解度越低;④水的表面积,多数情况下,与空气接触的水表面积是影响氧气溶解度的最重要因子。通过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可有效增加溶解氧的浓度。大多数增氧技术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而设计的。

还考虑的是水的垂直运动。在一个相对静止的池塘,表层水通常溶解氧很高,而底部却很低。因此在养殖时,要设法使池水进行垂直运动,即使底部水上升到表层,而表层含氧量高的水降到底部,从而避免底部因缺氧而形成厌氧状态。此类问题在夏天特别容易发生,因为夏天的池塘容易形成温跃层,阻隔上下水层的交流。

充气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重力充气、表层充气、扩散充气以及涡轮充气。

(一)重力充气

重力充气是最常见和实用的充气方法,其原理是将水提升到池塘或水槽的上方,使水具有重力势能,等其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使水破散成为水珠、水滴或水雾,充分扩大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增加了氧气的溶入。

(二)表层充气

表层充气与重力充气有相似的原理,利用一些机械装置搅动表层养殖水体,将水搅动至水面上,然后落回池塘或水槽,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通常有如下几种形式:水龙式、喷泉式、漂浮动力叶轮式。

1.水龙式

水龙式充气常用于圆形的养殖水槽。水通过一个水龙注入水槽水面,由于水压动力,通过水龙射入水体,使水体流动,不仅起到增氧的目的,而且还能形成一股圆形的水流。

2.喷泉式

喷泉式充气是通过一种螺旋桨实现的。螺旋桨一般设置在水面以下,旋转时,将表层和亚表层的水搅动至空气中。氧气的溶解度取决于螺旋桨的尺寸大小,设置深度以及旋转速度。

3.漂浮动力叶轮式

漂浮动力叶轮式是一种流行的增氧方式。与螺旋桨式不同,这种方式增氧其机械装置是浮在水面的,而旋转的叶轮一半在水面,另一半在水下。这种方式增氧效果好,能量利用率最高。通过叶轮驱动水体,不仅达到增氧效果,而且还能使池水产生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这种机械装置可以多个并列同时工作。其增氧效果同样取决于叶轮的大小和旋转速度。

(三)扩散充气

扩散充气的作用也是使水和空气充分接触,所不同的是将空气充进水体,氧气通过在水中形成的气泡扩散至水中。扩散充气的效果取决于气泡在水中停留的时间,停留时间越长,溶入水中的氧气越多。如果需要,充入水中的可以不是空气,而是纯氧。由于氧浓度梯度差之故,纯氧的増氧效果远好于压缩空气,纯氧的成本也比压缩空气高。

扩散充气装置也有多种,如简单扩散器、文丘里管扩散器、U型管扩散器等。

1.简单扩散器

气石是最常用的空气扩散器,将一个连接充气管的气石放置于养殖池池底,气石周围即会冒出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这些气泡从水底一直漂浮到水面,氧气通过气泡溶入水中。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一些小气泡在水中不容易破裂,可以一直升到水表层,从而一部分底层水上升,有助于池水混合,均匀分布。

2.文丘里管扩散器

文丘里管扩散器是通过压力下降使水流高速流过一个限制装置(图2-8),在这限制装置中,有一个与空气联通的开口,在水流高速流过这个限制装置时,会有一部分空气通过开口进入水流,产生水泡,氧气溶入水中。这种扩散器的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空气压缩器。

img

图2-8 文丘里气体扩散器示意图

3.U形管扩散器

U形管扩散器的设计较简单,其原理是增加气泡在水中的驻留时间。水从U形管一端流入,同时注入空气形成气泡,水流的速度要比气泡上升的速度快,保证气泡能沉至底部,然后从另一端上升随水溢出(图2-9)。氧气的溶解度与气体的成分(空气还是纯氧)、气泡的流速、水流的速度、U形管的深度相关。

img

图2-9 U形管气体扩散器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