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网围养殖团头鲂
(一)网围养殖区的选择
养殖区应选择在无污染、水域宽敞、水草茂盛、透明度大、常年水深保持在1.0~1.5米、风浪平缓、有一定流速、流速一般小于0.1米/秒、远离航道和进、排水河口的水体,产地环境要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4—2001)的要求,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2)的标准。底部平坦,土质与底泥以黏壤土为好,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5厘米,底栖生物丰富。
(二)网围建造
网围形状为圆角长方形或正方形。网围面积以1~3公顷为宜。网围总高度为湖区最高水位的1.2~1.5倍。
采用3×3的聚乙烯网线制成的网片,网目为2厘米。网围采用双层网结构,内外层间隔2米以上,以利于小船行驶。内层网的底纲采用石笼沉入湖底,踩入泥中。石笼用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小石块灌制而成,直径在12厘米以上。外层网底采用地锚形式插入泥中固定。竹桩采用梅花桩的形式,桩距为2米。建成的网围应留活门,以便于船只进出。
(三)放养前的准备
选择风平浪静的天气,采用7.5毫克/升的巴豆或生石灰全面泼洒。大面积网围可采用拖网清除野杂鱼。
(四)鱼种放养
选择团头鲂“浦江1号”鱼种。时间为12月至翌年2月,用3%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鱼种规格要求大而整齐,鱼体健康,无伤无病。
(五)饲料投喂
1.饲料种类
全价配合颗粒饲料的质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要求。3-5月饲料蛋白质含量30%;6-11月饲料蛋白质含量28%。由于团头鲂喜食水草,在自然界中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而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应在配合颗粒饲料中添加0.2%~0.4%的维生素C,以提高鱼的抗病力,促进生长,减少药物使用。若网围外部有丰富的水草,可以适当捞些水草补充饲料。
2.饲料分配
全年饲料总量=团头鲂鱼种尾数×1.5千克饲料/尾+异育银鲫鱼种尾数×1.15千克饲料/尾+草鱼种尾数×7.5千克饲料/尾。根据鱼体质量的变化和各生长阶段的水温,确定各月份不同投喂量和每天投喂次数。各月份饲料投喂情况见表4-1。
表4-1 各月份饲料分配量和日投喂次数

按计划投喂能做到投足不投多,减少饲料浪费和防止鱼吃食不足。当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和上一天吃食情况适当增减。
3.投喂方式
采用机械投饲,坚持定质、定量、定位、定时的原则。
(六)日常管理
(1)定期检查网围是否倾倒,网衣是否有破损,底纲、地锚或石笼是否有松动,底铺网是否严密无缝隙。
(2)清除残饵和悬浮杂物,经常更换食台位置,保持食台周围环境洁净。
(3)观察鱼群活动、摄食、病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4)严禁船只沿网围航行,以保护网围安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5)鱼种拉网、运输、过数和进箱时,操作要谨慎,切勿使鱼种受伤。
(七)病害防治
由于网围养殖的特殊性,病害防治必须做到:①选用优质饲料;②定期服用国家许可使用的药物,提高免疫力;③在鱼病流行季节5-9月,每隔7~10天,在食台周围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食物消毒;④发生出血病时,内服恩诺沙星5~7天,添加量为每100千克饲料50克。使用的药物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要求。
(八)捕捞
从9月中旬开始拉网捕捞,11月份捕捞结束。
(九)销售运输
养殖常规鱼类,冬季捕捞上市相对集中,往往鱼价较低,先出售套养的价格相对较低的花白鲢,团头鲂、鲫鱼等囤养至价格看好时出售。也可以在鱼价相对较高的9-10月,提前拉网捕捞,出售规格较大的团头鲂和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