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催产
(一)催产基本原理
在天然水域条件下,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并出现产卵和排精活动,往往是水流等外界综合生态条件刺激及鱼体内分泌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常缺乏外界生态条件的有效刺激,从而影响养殖鱼类下丘脑合成并释放GnRH,导致亲鱼的性腺发育不能向第Ⅴ期过渡,进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顺利产卵。因此,可采用生理、生态相结合的方法,即对鱼体直接注射垂体制剂或HCG,代替鱼体自身分泌GtH的作用,或者将人工合成的LRH-A注入鱼体代替鱼类自身的下丘脑释放的GnRH的作用,由它来触发垂体分泌GtH。总之,对鱼类注射催产剂是取代了家鱼繁殖时所需要的那些外界综合生态条件,而仅仅保留影响其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生态条件(如水温、溶解氧等),从而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排卵和产卵。
(二)雌雄鉴别及成熟亲鱼的选择
1.雌雄亲鱼的鉴别
鱼类在接近或达到性成熟时,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也会产生第二性征,尤其是淡水鱼类的雄性个体,在胸鳍上会出现“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但不少海水鱼类中,这些副性征并不明显。在繁殖季节,一般雌性亲鱼由于卵巢充满成熟卵而腹部膨胀,可由体型判别雌雄,而且,雌性亲鱼生殖器外观较大、平滑、突出,内有3个孔,由前而后依次为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即将产卵的雌鱼生殖孔向外扩张呈深红色,而雄鱼只有肛门和尿殖孔两个孔。此外,一些海水鱼存在性转变现象,如鲷科鱼类为雌雄同体雄性先成熟的种类,石斑鱼则是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的种类,故在挑选亲鱼时,仅从个体大小即可初步鉴别亲鱼的性别。
2.成熟亲鱼的选择与配组
一般认为,雌性亲鱼个体光滑、无损伤,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延伸到肛门附近,用手轻压腹部前后均松软,腹部鳞片疏开,生殖孔微红,稍微突出者为完好的成熟亲鱼。从外观上选择成熟亲鱼有时比较困难,检查前一定要停食l~2天,避免饱食造成的假象。选择时将鱼腹部朝上,两侧卵巢下坠,腹中线下凹,卵巢轮廓明显,后腹部松软者为好。此外,也可从卵巢中取活卵进行成熟度的鉴别。
成熟雄鱼的选择相对简单,将雄鱼腹部朝上,轻轻挤压雄鱼腹部两侧,若是成熟的雄鱼,即有乳白色黏稠的精液涌出,滴入水中后即散开,若精液稀少,如水呈细线状不散,则表明尚未完全成熟,应继续培育;若挤出的精液稀薄,带黄色,表明精巢退化,不宜使用,否则受精卵低,畸形率高。
选择成熟亲鱼时,不论雌雄,不仅性腺发育要好,而且要求体质健壮,无损伤,否则催产效果差,且产后亲鱼易死。催产时,雌雄亲鱼搭配比例要适当,一般雌雄比在1∶(1~2)即可。
(三)产卵
一般发情达到高潮时亲鱼就产卵、排精。因此,准确地判断发情排卵时刻是很重要的,特别是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时,如果发情观察不准确,采卵不及时,都直接影响鱼卵受精、孵化的效果。过早动网采卵,亲鱼未排卵;太迟采卵,可能在动网时亲鱼已把卵产出或卵子滞留在卵巢腔内太久,导致卵子过熟,受精率、孵化率低。
目前,生产中采用自然产卵受精及人工采卵授精两种方法。
1.自然产卵受精
亲鱼自行把卵产在池中自行受精的称为自然产卵受精。对于产浮性卵的鱼类,在产卵池的集卵槽上挂上一个集卵网箱通过水流的带动,将受精卵集于网箱中,再将网箱中的受精卵用小手抄网移到孵化池中孵化;也可用小手抄网直接捞取浮在水面的受精卵转移到孵化池中孵化。对于产黏性卵的鱼类,则需在亲鱼产卵发情前在产卵池中放置处理好的鱼巢,供受精卵附着,然后转移到孵化池中孵化。
2.人工采卵授精
当亲鱼处于发情临产时,取雌雄亲鱼同时开始采卵和采精,把精、卵混合在一起进行人工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