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水产养殖”存在问题的对策

二、“互联网+水产养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渔业主管部门要创新思想认识,破除陈旧观念,牢固树立“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各类养殖企业要充分意识到水产养殖搭上互联网“快车”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水产养殖发展与互联网的融合度;各具体使用者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水产养殖”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学习、培养“互联网+”思想意识,用“互联网+”的思维解决养殖生产中的各类问题。

(二)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发展“互联网+水产养殖”,其设施、设备成本较高,单靠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力量难以有效推动,因此政府资金支持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建议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如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财政支9农、税收减免、价格支持等多种手段,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渔业生产、经营领域的示范应用,引导和激励渔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展养殖生产。

(三)引导各方力量合理有序开发

行业主管部门要对当前的开发力量进行整合,避免无序、混乱开发;尽快制定各类系统统一的操作标准或操作指南,逐步完善和制定用于帮助企业实施“互联网+水产养殖”的操作指南,使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能够参照,有据可依。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操作规范,以确保企业能够正确有效地实施,合理有序地开发。

(四)提高养殖、服务人员业务能力

对水产专业人员、养殖业者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他们对“互联网+水产养殖”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增强他们接受和学习互联网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互联网+水产养殖”新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管理中去。

(五)出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的显著特征,会对原有的行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保障“互联网+水产养殖”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建立和落实相关配套制度显得尤为迫切。要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梳理当前的渔业政策与“互联网+水产养殖”不匹配的地方,尽快制定、出台有关金融、保险、科技等扶持政策,为“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我国“互联网+水产养殖”能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