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2025年09月26日
一、“互联网+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互联网+水产养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业内各方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包括:缺乏互联网思维,不能把水产养殖发展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思考;认为把水产养殖扯上互联网是一种作秀,华而不实;认为“互联网+”硬件建设投入成本较大,资金收回周期较长,中小型养殖企业难以承受;认为水产养殖是传统行业,不适宜搞“互联网+”。
(二)缺少投入
“互联网+水产养殖”中经费不足是个突出问题。大量系统建设是以项目带动的方式进行的,资金是一次性投入,缺乏长效的投入机制。由于没有后续投入,导致建设缓慢,也没有后续的专业维护,只能是一次性使用,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三)重复开发
水产养殖全过程涉及多个服务、管理系统,各个开发单位按照自己的需要开发建设,致使系统建设存在“多、散、杂”的问题,浪费资金、重复建设现象明显。另外,不同系统各有各的标准,各系统接口不统一,导致信息共享存在困难,不利于大数据的建立和共享,也无法对技术标准和应用效果进行准确评价。目前,全国正在使用的渔业信息化系统有多个,其中26个省(市、自治区)在使用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发的渔业信息化系统,山东、海南、浙江等地则使用其他单位研发的信息化产品。
(四)人员素质不高
“互联网+”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物,目前我国养殖户多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接受“互联网+”的能力不强。基层渔技人员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也普遍不高,缺乏从事物联网建设、渔业大数据运用等专业知识;对于已经建设的“互联网+”,相关设备的维护和使用能力不足,对过于复杂的设置和操作容易出现纰漏,从而影响使用效果,导致用户体验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