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合饲料配制
配合饲料是由多种饲料原料根据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及饲养特点按相应的比例组成。所确定的各种饲料原料的搭配比例就是鱼、虾类的饲料配方。要设计水产配合饲料的配方,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研究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确定特定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标准
营养标准需要结合鱼、虾类的养殖规格、养殖季节和养殖模式来确定。如小鱼(虾)和大鱼(虾)的营养需求有所差异,饲料配方应结合其生长各个阶段进行调整;当上市成鱼的规格不同时(如广东省的上市草鱼分为50~150克的鲩仔、1.0~1.5千克的统鲩、2.5千克以上的大鲩和5千克以上的脆肉鲩),饲料标准也有差异。在水温较高的夏季进行水产养殖,鱼类饲料配方可在营养标准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并提高饲料能量水平,这样既可明显降低高水温季节的鱼病暴发,又可以兼顾水产动物在高温季节的能量消耗大而产生的能量需求高的特点。同理,在水温较低的季节(如11月至翌年4月),可相应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降低饲料中的淀粉含量,以适应鱼、虫下类在低温季节的营养需求变化。不同的养殖模式,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也不一样,如广东省进行高密度大规格草鱼养殖时,低蛋白质含量的草鱼料(含22%蛋白质)往往表现出好的养殖效益;当养殖密度降低时(水体不易缺氧),较高蛋白质水平的草鱼料(含28%蛋白质以上)能明显提高养殖收益。
(二)研究水产饲料原料的特点,确定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性价比
根据养殖水产动物的品种特点,确定其对水产饲料原料的消化利用率,结合原料价格确定其在配方中的用量。包括蛋白质原料如鱼粉、肉骨粉、豆粕、棉籽粕和酒糟蛋白(DDGS)等在当前原料价格下的使用特点;淀粉类原料如面粉、次粉、小麦、大麦和玉米等在价格变化时的相互替代水平;油脂类如豆油、鱼粉、猪油、棕榈油和混合油等在不同水产动物中的使用效果及性价比。
(三)考虑饲料原料资源的状况、价格及其稳定供应的可能性
如国产鱼粉、国产酒糟蛋白、棉籽粕的质量稳定性和供应稳定性。
水产饲料配方设计的目的是合理地选用营养好、利用率高、成本低的饲料原料,科学地生产出优质的配合饲料,以便进行养殖生产,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水户饲料配制,需掌握的基本原则和参数如下。
(1)以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标准为基础,结合在实践中的生产反应,对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即灵活使用饲料标准,如上述分析建议。
(2)饲料原料的选择,必须考虑经济合算的原则,即尽量因地制宜,选择适用且价格低廉的饲料原料。
(3)饲料配制要考虑饲料的加工工艺。如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不同,对原料配比的要求也不相同。膨化饲料对某些饲料原料消化利用率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也需考虑其在膨化饲料中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