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模式与饲料的配套

三、养殖模式与饲料的配套

好的饲料配方和好的生产工艺并不能确保一定会带来好的养殖效益,养殖模式的选择极其重要。养殖模式的不同,往往决定对饲料的需求不一样,只有当养殖模式与饲料相匹配,才能使养殖效益最大化。以下就以广东省的罗非鱼养殖为例,介绍两种高效的养殖模式。

(一)轮捕轮放养殖模式

所谓的轮捕轮放养殖就是捕大留小,也就是说鱼塘中各种不同规格的罗非鱼都有,而且不定期起捕上市。轮捕轮放能充分利用水体,提高罗非鱼的年产量。

优点:①分散上市时间、资金周转快,可以避开出鱼的高峰期,卖到好价格。②存塘量低,可保持水质的长期稳定,饲料利用率高。③产量比单批养殖要高。

缺点:必须有过冬条件的鱼塘才可行。

实例介绍:广东省高要市的邓先生有两口鱼塘,一口5亩,一口20亩。每年6月份购进罗非鱼苗,放养在5亩池塘中标粗(放苗6万尾,估计能存活5万尾),8月份达到50克规格后转移2万尾到20亩的大塘,余下来的继续标粗,不过投料很少。由于大塘放养密度较小,所以生长速度比较快。12月底就可以出售一批鱼(选择个体重为400克左右的起捕,出售约2 500千克)。此时标粗塘中的3万尾苗种规格在125克左右,第一次出售后马上补放5 000尾。一般保证池塘中还有存塘罗非鱼2万尾左右。养到第二年3月份再出售一批(选择个体重为400克左右的起捕,出售约2500千克),再补放入个体重175克鱼种5 000尾。接下来每个月都一样,起捕出售后补放鱼种,到6月份就把标粗塘中剩下的1万尾罗非鱼全部转移到大塘(此时的罗非鱼已达到300克的规格)。清理标粗塘后,重新购进盘苗进行标粗,大塘养到8月份,干塘全部把鱼出售。此时标粗塘中的鱼种又达到50克的规格,大塘回水后马上转移2万尾过来,重复另外一个周期的养殖。大塘中的放苗及起捕出售成鱼情况见表4-6。

表4-6 轮捕轮放养殖模式实例

img

效益分析:邓先生共养鱼25亩,每年产25 000千克罗非鱼(1 000千克/亩),效益的高低与当年罗非鱼的出售价格有很大的关系。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周转快(可以用现金购买饲料,每包便宜5元);可避开罗非鱼集中出鱼上市的高峰期,鱼价较高(比下半年集中上市平均高出0.6~1.0元/千克)。由于存塘鱼量不多,可保持水质长期稳定,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率比较高(养出1千克龟的饲料成本比一般的精养鱼塘低0.4元左右)。这样一算,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要比精养模式(一年一造)每千克鱼多赚1.0~1.6元,也就是说,每亩要多赚1 000~1 500元。可见如果有条件越冬的养殖户,采取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更加安全、效益也更好。

(二)分级标粗养殖模式

分级标粗养殖模式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水体,鱼塘条件好的一年可以养出2~3批罗非鱼,平均每亩年产量可以达到2 000~3 000千克,如果罗非鱼市场售价看好,那么这种养殖模式效益是非常好的,利润也很高。

优点:①能更加充分地利用水体,每亩的年产量高,效益好。②资金周转速度比较快,抗风险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起来塘租、人工工资等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①工作量比较大,转移不好会引起死鱼。②必须有越冬条件。

实例介绍:广东省茂名市的邓先生有3口鱼塘,一口2亩的暂养塘,一口10亩的标粗塘,还有一口30亩的成鱼塘。

每年4月份购进一批苗种在暂养塘中进行暂养,此时在成鱼塘中准备起捕出售一批商品鱼,标粗塘中标有150克规格的罗非鱼。成鱼塘中的鱼一次性出售完毕,干塘进水后马上把标粗池塘中个体达150克的罗非鱼转移到成鱼塘中养殖,接着把暂养塘中的鱼苗转移到标粗塘中。5月份再进一批苗种暂养在暂养塘中。至7月底,成鱼塘中出售第二批商品鱼,此时标粗塘中的罗非鱼苗种已达150克的规格,马上将其转移到成鱼塘中饲养,同时把暂养塘中的罗非鱼苗种转移到标粗塘中标粗。9月份再购进一批苗种在暂养塘中暂养。11月份卖掉成鱼塘中的第三批商品鱼,此时标粗塘中的罗非鱼又达到150克的规格,马上再转移到成鱼塘,同时把暂养塘中的罗非鱼苗种转移到标粗塘中标粗。养到第二年4月份起捕出售,同时标粗塘中的苗种达到150克的规格。就这样3口塘分级标粗养殖,排灌水方便,又能安全越冬,鱼塘每年可以养殖三批鱼。成鱼塘投放苗种及起捕商品鱼情况见表4-7。

表4-7 分级标粗养殖模式实例

img

效益分析:邓先生共养鱼42亩,可年产罗非鱼8.75万千克,亩产量平均为2083千克。

分级标粗养殖模式可充分利用水体,使产量达到最大化。但是单批鱼的产量并不算高,这样饲料的利用率也很高,塘租、人工工资等成本比养殖一批鱼可减少一半以上,而且资金周转比较快。这样的养殖模式,无论鱼价高低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