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应用典型

六、应用典型

近几年来,浙江省在南美白对虾、梭子蟹、锯缘青蟹、罗氏沼虾等养殖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池底微孔增氧技术,在节能、降本、增效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还涌现出不少成功典型。

(一)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2008年浙江省共有29 900亩南美白对虾池塘在养殖生产中应用底部增氧设施,是被最广泛采用该技术的养殖品种,6个地级市采用了该技术,平均亩增效益812元。

1.上虞市推广实例

浙江省上虞市2008年推广应用池底微孔增氧技术,养殖面积达到10 350亩,养殖对虾产量达3 363吨,平均亩产325千克,比常规养殖增产12.1%。

养殖示范户楼永兴,养殖面积143亩,全部采用该技术。池塘每口面积为3亩,每5口池塘配备1台2.2千瓦空压机,池底铺设纳米管,同时每口池塘配0.7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2台。2008年分3次放苗,每亩放苗6.15万尾。经过72天养殖,开始捕大留小,收获产量占总量的1/4,留塘苗种养到10月份全部起捕。最高亩产达到510千克,平均亩产428千克,亩利润达5 648元。

养殖示范户施海峰开展池底微孔增氧与常规水车式增氧的对比试验。池底微孔增氧养殖面积78亩、常规水车式增氧养殖面积50亩。经过近5个月养殖,池底微孔增氧养殖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450千克、亩利润6 130元;而常规方法养虾平均亩产365千克、亩利润3750元,且对虾规格不匀。两者相比,采用池底微孔增氧技术比单用水车式增氧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高24%、效益提高64%。

2.慈溪市推广实例

浙江省慈溪市2007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推广应用池底微孔增氧技术3 190亩,平均亩产比全市提高93.5千克,增产23%;2008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使用池底微孔增氯技术的面积达5 200亩,总增收节支1 170万元,平均每亩增收节支2 250元。通过比较效益得出:采用池底微孔增氧的方式,只要每亩配置0.138千瓦增氧机即能满足养殖需要,比常规增氧方式的功率配置(0.730千瓦/亩)降低80%,每亩电费减少42.3%,每千克虾电费降低47.5%;饲料利用率也提高23%。PVC管比纳米管既经济又实用,安装成本可节约250~400元,安装适宜距离为8米,安装费用在400元/亩左右。

(二)在三疣梭子蟹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2008年共有6 791亩梭子蟹养殖池塘在生产中应用池底微孔增氧设施,平均每亩增加效益1 097元,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宁波市的象山、鄞州、宁海县和舟山市的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及台州市的三门县。象山县梭子蟹养殖面积3 000亩,平均亩产55千克,增产20%以上。

1.岱山县东沙养殖场

试验面积350亩,共13口普通养殖池塘安装11套池底微孔增氧设施,平均每亩配置功率0.1千瓦的增氧机,PVC充气管道直径15毫米,每隔3~4米打一个孔,孔径为0.6毫米,管道间距在10米之内。池底微孔增氧设施在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启用,开机时间一般在14:00—16:00,00:00—05:00,遇到异常天气则延长开机时间。至2009年1月全部起捕,安装有池底微孔增氧设施的养殖池塘比没有安装的平均亩产高10千克;脊尾白虾平均亩产高17千克,每亩增加效益1 200元。

2.象山县西周对虾莲花塘养殖场

推广使用池底微孔增氧设施养殖面积350亩,平均亩产达到60千克以上。其中蔡贤裕养殖户的养殖池塘面积70亩,采用该增氧方式,开展梭子蟹精养,2007年梭子蟹亩产达到90千克,2008年梭子蟹亩产达到75千克。

(三)在锯缘青蟹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2008年共有1 770亩养殖池塘应用池底微孔增氧技术,平均每亩增加效益867元。主要集中在台州市三门县。

1.三门县头岙村

养殖面积25亩,采用直径为16毫米的PVC管作为充气管,孔径0.6毫米,孔距60厘米,管距8米。截至2008年年底,锯缘青蟹亩产71千克,比往年亩增产6千克。泥蚶(共3亩)亩产1500千克、脊尾白虾亩产35千克,亩效益为2 560元,每亩增加效益880元。

2.温岭养殖场

2008年在温岭市3口锯缘青蟹养殖池塘中开展应用池底微孔增氧设施进行养殖的试验。充气管为纳米管,平行铺设在环沟内,间距4~8米,用砖块捆绑固定于池塘底部,距塘底5~10厘米。2007年9-10月份放养蟹苗(秋苗),每亩放养3 500~4 000只,比传统放养的2000只多放75%~100%,至越冬前平均规格为100克,与传统养殖方式下个体大小差不多;养殖期间全部采用配合饲料,比传统养殖多投三分之一;6-10月份,每天黎明开机增氧3小时左右,17:00—20:00再开机一次;遇阴天或闷热天气,中午再开一次或整天开机,越冬期间不开机;其他日常管理与一般养殖方式下相同。结果3口试验塘均未见发病情况,青蟹养成成活率提高10%以上,产量提高20%以上。年亩产青蟹150千克以上,亩产值10 000元,亩利润4 000元,较采用传统养殖方式的对照塘亩产增加30千克,综合效益提高1 500元。

(四)在罗氏沼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2008年浙江省共有960亩罗氏沼虾养殖池塘应用池底微孔增氧设施,平均每亩增加效益600元。主要集中在嘉兴市的海盐、桐乡、秀洲等县或区。秀洲区示范点的养殖户沈林富,养殖面积120亩,使用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技术以后,亩产沼虾405千克、亩产值8985元、亩收益3618元,分别比使用前增加了15.70%、42.62%、97.40%,饲料系数从原来的1.5降低到1.2,电费比原来节省了25%,节能增产增效显著。

(五)在常规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嘉兴市秀洲区养殖户李强,养殖面积200亩。使用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技术以后,亩产量达755千克、亩产值7 550元、亩收益3 985元,分别比使用前增加了48.6%、110.9%、213.8%,饲料系数也由原来的3.7下降到2.5,电费比原来节省了33.3%。

(六)在虾鳖混养中的应用效果

杭州市江干区下沙镇周宏水产养殖场,13口池塘共45.8亩,开展养殖对比试验,其中8口塘、28.6亩采用点式微曝气池底增氧系统。平均每亩放养南美白对虾7万尾、甲鱼1 000只(规格为0.1千克)。试验组按0.1千瓦/亩设置增氧机,并配1台水车式增氧机;对照塘为2台水车式增氧机、1台叶轮式增氧机。结果显示:两塘甲鱼生长均良好,但试验塘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428.5千克,亩利润5 100元,而对照塘却只有124.0千克。使用电费情况:池底增氧塘为478元/苗,传统增氧塘为748元/亩,每亩节省电费270元,节约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