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鱼培育
亲鱼是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繁殖下一代鱼苗的父本(雄性鱼)和母本(雌性鱼)。培育可供人工催产的优质亲鱼,是鱼类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要获得大量的、具有优良性状和健康的鱼苗,就要认真做好亲鱼的挑选和亲鱼的培育工作。
(一)亲鱼挑选
“种好,收一半”,优良健康的种苗是搞好养殖生产的前提和关键。挑选优质亲鱼对持优良的生物遗传性状十分重要,因此,繁殖用亲鱼的挑选必须选择优良品种,且按照主要性状和综合性状进行选择,如生长快、抗病强、体型好等性状,往往成为亲鱼挑选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人工育苗生产中,亲鱼的挑选通常是在已达到性腺成熟年龄的鱼中挑选健康、无伤、体表完整、色泽鲜艳、生物学特征明显、活力好的鱼作为亲鱼。在一批亲鱼中,雄鱼和雌鱼最好从不同来源的鱼中挑选,防止近亲繁殖,以保证种苗的质量。亲本不能过少,并应定期检测和补充。
(二)饵料供应
与生长育肥期动物的培育有所不同,亲体的培育是为了促进性腺正常发育,以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卵子和精子。影响亲体性腺发育和生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饲养环境、管理技术、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选育的品系或品种等。其中,营养和饲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子。众所周知,在生殖季节里,水产动物性腺(尤其是卵巢)的重置在一定时间内可增加数倍乃至十倍以上。在该发育期内,卵子需要合成和积累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胚胎和早期幼体正常发育所需。当食物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亲体性腺发育所需时,会极大地影响亲体的繁殖性能、胚胎发育和早期幼体的成活率。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饲料的营养平衡与否会影响亲体第一次性成熟的时间、产卵的数量(产卵力)、卵径大小和卵子质量,从而影响胚胎发育乃至后续早期幼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食物短缺会抑制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或抑制次级卵母细胞的成熟,从而导致个体繁殖力下降。抑制次级卵母细胞的成熟主要表现在滤泡的萎缩和卵母细胞的重吸收,这在虹鳟、溪红点鲑等种类中十分普遍。食物不足直接使卵子中卵黄合成量减少,使卵径明显变小。从已有的研究来看,限食会降低雌体的繁殖力,使卵径减小。如果食物严重短缺,通常会造成群体中雌体产卵比例下降。下降的比例与食物受限程度,以及鱼的种类紧密相关。
(三)培育管理
亲鱼的培育管理是鱼类人工繁殖的首要技术关键。只有培育出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情剂才能使其完成产卵和受精过程。如果忽视亲鱼培育,则通常不能取得好的催情效果。在淡水鱼类繁殖中,亲鱼的培育通常在池塘中进行,而海水鱼类繁育中亲鱼的培育则更多是在海区网箱中进行。
1.亲鱼池塘培育
(1)产后及秋季培育(产后到11月中下旬)
此阶段主要是要及时恢复产后亲鱼的体力以及使亲鱼在越冬前储存较多的脂肪。一般在在产卵后要给予优良的水质及充足营养的亲鱼饲料,一般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5%。
(2)冬季培育和越冬管理(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
天气晴好,水温偏高时,鱼还摄食,应适当投饵,以维持亲鱼体质健壮,不掉膘。
(3)春季和产前培育
亲鱼越冬后,体内积累的脂肪大部分转化到性腺,加之水温上升,鱼类摄食逐渐旺盛,同时性腺发育加快。此时期所需的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秋冬季节,是亲鱼培育非常关键的时期。此阶段要定期注排水,保持水质清新,以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一般前期可7~10天排放水1次,随着性腺发育,排放水频率逐渐提高到3~5天排放水1次。
亲鱼池塘培育的一般要点如下。
①选择合适的亲鱼培养池。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环境开阔向阳,交通便利。布局上靠近产卵池和孵化池。面积以0.2~0.3 hm2的长方形池子为好,水深1.5~2 m,池塘底部平坦,保水性好,便于捕捞。
②放养密度。亲鱼培养池的放养密度一般在9 000~15 000 kg/hm2。雌雄放养比例约为1∶1,具体可根据不同种类适当调整。
③培养管理。亲鱼的池塘培育管理一般分阶段进行。
2.亲鱼网箱培育
(1)选择合适的海区和网箱
网箱养殖海区的选择,既要考虑其环境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亲鱼生长和成熟的需要,又要符合养殖方式的特殊要求。应事先对拟养海区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选择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潮流畅通。地址平坦、无水体物污染的内湾或浅海,且饵料来源及运输方便的海区。
亲鱼培育的网箱多为浮筏式网箱,根据亲鱼的体长选择合适的网箱规格,亲鱼体长小于50 cm,可选择3 m×3 m×3 m的网箱,亲鱼体长大于50 cm,则一般选择5 m×5 m×5 m的规格。网箱的网目,越大越好,以最小的亲鱼鱼头不能伸出网目为宜。
(2)确定合适的放养密度
亲鱼放养密度以4~8 kg/m3为好,密度小于4 kg/m3,则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密度大于8 kg/m3,亲鱼拥挤,容易发病,不利亲鱼培育。
(3)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视网箱,观察亲鱼的活动情况,检査网箱有无破损。每天早上投喂1次,投喂量约为体重的3%。投喂时,注意观察亲鱼摄食情况。若水质不好,则减少投喂量;若水质和天气正常,但亲鱼吃食不好,则需取样检测是否有病。若有病则需及时对症治疗。在入冬前1个月,亲鱼每天需喂饱,使亲鱼贮存足够的能量安全越冬。20天左右换网1次。台风季节做好防台风工作。
(4)产前强化培育
产卵前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为强化培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亲鱼的饵料以新鲜、蛋白含量高的小杂鱼为主,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4%,同时在饵料中加人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鱼油等,促进亲鱼性腺发育。一般经过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培育,亲鱼可以成熟,能自然产卵。检查亲鱼性腺成熟度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挤压鱼的腹部,乳白色的精液从生殖孔流出,表示雄鱼成熟。雌鱼可以用采卵器或吸管从生殖孔内取卵,若卵呈游离状态,表示雌鱼成熟。此时可以把亲鱼移到产卵池产卵,或在网箱四周加挂2~2.5 m深的60目筛绢网原地产卵。
(5)产卵后及时维护管理
亲鱼在产卵池产完卵后,应移入网箱培育。产后亲鱼体质虚弱,常因受伤感染疾病,必须采取防病措施,轻伤可用外用消毒药浸泡后再放入网箱;受伤严重,除浸泡外,还需注射青霉素(10 000 IU/kg),并视情况投喂抗生素药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