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贝苗的采集

四、天然贝苗的采集

在传统贝类栖息的自然海区尤其是贝类养殖海区,每年贝类繁殖季节,海区都会出现数量不等的贝类幼虫,有时数量相当大,这些贝类幼虫在发育到后期壳顶幼虫即将附着转入底栖生活时,如果没有合适的附着基,则会死去或被水流冲走。对于双壳贝类来说,无论是营固着生活的(牡蛎)、营附着生活的(贻贝),还是营埋栖生活的(蛤、蚶、蛏)贝类,在其幼体发育阶段都要经历附着变态阶段,而此时如果在海区人工投放适宜的附着基,或设置条件适宜的附着场所,就可以采集到数量可观的贝苗。采集天然贝苗就是利用贝类这一幼体发育特点而进行的。由于这些贝苗是在海区自然环境中生长发育的,因此生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避免了人工培育所带来的苗种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近亲繁殖等弊端,因此深受人们欢迎。但采集天然苗种也存在受气候海况条件影响大、产量不稳定等缺点。

根据贝类的栖息环境,生态习性,采集天然贝苗通常有3种方式。一是在贝类繁殖季节,在海区选择浮游幼虫密集的水层,吊挂采苗绳帘,采集贝苗,称为海区采苗,通常用于扇贝、魁蚶、贻贝等苗种采集;二是通过在潮间带放置采苗器采集贝苗,称为潮间带采苗器采苗;三是在潮间带合适区域通过修建、平整贝类幼虫附着场所(平畦),称为潮间带平畦采苗。

(一)采苗预报

天然贝苗采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确定采苗期,以便在适当、准确的时间段内投放采苗器或平畦,也称为采苗预报。预报不准,采苗效果会大打折扣。过早投放,采苗器上会附着其他海洋生物,影响贝类幼虫附着;过晚则幼虫已失去附着能力或死亡,预示采苗失败。采苗预报分为长期预报、短期预报和紧急预报。长期预报在生殖季节到来之前发出,为生产单位组织准备采苗器材,构筑、平整采苗场所提供参考;短期预报在首批亲贝开始产卵发出,为生产单位检查采苗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提供依据;紧急预报在幼虫即将附着时发出,预报未来3天幼虫附着情况和可采集到贝苗数量。紧急预报为生产单位投放采苗器或平畦提供依据。通常长期预报1年只发1次,而短期预报和紧急预报视情况可1年多次。

(二)采苗海区选择

选择附近海域有一定的亲贝资源,或是贝类养殖海区,可提供足够的贝类浮游幼虫;海区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水质优良,使贝类幼虫能在该海区停留一定的时间。对于不同生活习性的贝类,其底质要求不一,如平畦采集的埋栖型贝类要求底质为疏松的泥沙,以利于幼虫附着;而海区采集的附着型贝类则要求浮泥少,不易浑浊。

(三)采苗方式

1.海区采苗

海区采苗也称浮筏采苗,一般利用浮筏和采苗器在潮下带至水深20m左右的浅海水域进行垂下式采苗。多用于扇贝、魁酣、贻贝、泥蚶等种类的苗种采集。我国的栉孔扇贝、日本的虾夷扇贝普遍利用这种方式采集苗种。

(1)采苗器

一般利用在浮筏上悬挂采苗器进行采集。采苗器的种类有很多,例如,采苗袋:由塑料纱网缝制(扇贝、魁蚶);采苗板:透明PVC波纹板(鲍);贝壳串:牡蛎、扇贝壳串制而成;棕网:用棕绳编制而成的棕网;草绳球等。

(2)采集水层

采集器悬挂水深要根据采集贝类的种类及海区环境情况而定,因此采集前要对幼虫的分布、海区水深情况等进行水样采集调查分析,确定采集器投放位置,以获得良好的采集效果。一般扇贝幼虫多分布在5~10 m的水层,魁蚶幼虫分布在10 m以下水层。

2.潮间带采苗器采苗

潮间带采苗器采苗多用于牡蛎、贻贝等种类的采苗。

(1)采苗器

牡蛎天然采集的采苗器多种多样,常见的有:①石材:花岗岩等硬石块制成,规格1.0 m×0.2 m×0.05 m;②竹竿:多为直径2~5 cm,长约1.2m的毛竹;③水泥桩:规格有0.5 m×0.05 m×0.05 m或(0.08~0.12)m×0.1 m×0.1 m;④贝壳串:用扇贝或牡蛎壳串制而成。

(2)采苗方法

根据采苗器的不同,采苗方法也各有差异。石材和水泥桩一般是用立桩法,将基部埋入滩涂内30~40cm,以防倒伏增强其抵御风浪的能力。一般每公顷投放15 000个。竹子一般采用插竹法,每5~10支毛竹为一组,插成锥形,插入滩涂30 cm,每50~80组排成一排,排间距1 m。每公顷插竹150 000~450 000枝。贝壳串采苗法是在低潮线附近滩涂上用水泥桩或竹竿搭成栅架,采苗时,将贝壳串水平或垂直悬挂在海水中采集。其他还可以直接将石块或水泥块投放在滩涂上成堆状,将水泥板相对叠成人字形等方法采苗。

3.潮间带平畦采苗

潮间带平畦采苗多用于埋栖型贝类的采苗,如菲律宾蛤仔、文蛤、泥蝴、溢蛏等种类。

(1)采苗畦修建平整

选择底质疏松、泥沙底质的潮间带中高潮区海涂,修筑成形的采苗畦。先将上层的底泥翻耙于四周,堆成堤埂,地埂底宽1.5~2 m,高0.7 m,风浪较大的海区,地埂适当加宽加高。畦底再翻耕20 cm深,粑平,使底质松软平整,以便于贝类浮游幼虫的附着与潜沙。如果底质中沙含量较少,可在底面上铺上一层沙,作为幼虫附着基质,增加附苗率。采苗畦的面积约为100 m2左右,两排之间修一条1 m左右宽的进排水沟,沟端伸向潮下带,确保涨落潮时水流畅通。

(2)采苗方法

在自然海区贝类繁殖季节,根据水样调查分析和采苗预报,选择适宜时机进水采苗。进水前一天,需再将畦底面翻耙平整1次,以利于幼虫附着。为提高密度,还可以放水再进水采苗。贝苗附着后,每隔一定时间应在地面轻耙2~3次,防止底面老化,为稚贝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