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

一、罗非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

(一)养殖环境

罗非鱼的池塘成鱼养殖对池塘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养殖家鱼的池塘都可以用来养殖。面积为10~20亩,最大不超过30亩。因为池塘过大,水质不易肥沃,而且不易捕捞,冬季捕不干净容易冻死。水深一般为1.5~2.0米。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水质要求水肥而且无毒。放养鱼种前池塘要清整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清塘,其常用清塘方法有两种。

1.干法清塘

先将池塘水放干或留下水深5~10厘米,在塘底挖掘几个小坑,每亩用生石灰70~75千克,并视塘底污泥的多少而增减10%左右。把生石灰放入小坑用水乳化,不等其冷却立即全池均匀遍洒,次日清晨最好用长柄泥耙翻动塘泥,充分发挥生石灰的消毒作用,提高清塘效果。一般经过7~8天,待药力消失后即可投放鱼种。

2.带水清塘

对于清塘之前不能排水的池塘,可以进行带水清塘,按水深1米计,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通常将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溶化后立即趁热全池均匀遍洒。7~10天后,药力消失即可投放鱼种。

(二)饲养管理

罗非色是杂食性鱼类,喜欢吃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因此,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是投饲和施肥为主。

1.投饲

池塘施肥培养天然饵料还不能满足罗非鱼的生长需要,必须投喂足够的人工饲料才能获得高产。一般每天08:00—09:00、14:00—15:00各投喂饲料1次。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6%。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霉烂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豆饼、米糠等要浸泡后再喂。饲料要投放在固定的食场内。每天投饲量要根据鱼的吃食情况、水温、天气和水质而掌握。一般每次投饲后在1~2小时内吃完,可适当多喂,如不能按时吃完,应少喂或停喂。晴天水温高时,可适当多喂;阴雨天或水温低时,则要少喂;天气闷热或雷阵雨前后,应停止投喂。一般肥水可正常投喂,水质清淡要多喂,水肥色浓要少喂。

2.施肥

饲养罗非鱼不论是单养还是混养,均要求水质肥沃。肥水中的浮游生物丰富,而施肥则能培养浮游生物供罗非鱼摄食,同时肥料的沉底残渣,又可直接作为罗非鱼的食料。因此,在保证不致浮头死鱼的情况下,要经常施肥,保持水质肥沃,透明度以25~30厘米为好。一般施肥量为每周施绿肥300千克左右。施肥要掌握少而勤的原则。施肥的次数和量的多少,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色来确定。水温较低,施肥量可多些,次数少些;水温较高,施肥量要少,次数多些:阴雨和闷热将有雷雨时少施或不施,天晴适当多施。水色为油绿色或茶褐色,可以少施或不施肥;水色清淡的要多施。

3.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要巡塘,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以便决定投饲和施肥的数量。发现池鱼浮头严重,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改善水质。通常每15~20天注水一次,高温季节可视情况增加注水次数;另外,每2亩池塘配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机一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开机时数。

放养时可每亩搭配放养大规格鲢、鳙鱼种各50尾左右,适当套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投放翘嘴红鲌、斑鳢、大口鲇30尾左右。

4.捕捞

按出池规格或按市场需求行情确定起捕时间,但当水温下降到15℃时,所有罗非鱼均应捕完。

(三)鱼苗、鱼种培育及放养

鱼苗和鱼种培育是养鱼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任务是为成鱼养殖提供数量充足、品种齐全、体质健壮、无病害的大规格鱼种。目前生产中的大规格苗种培育,一般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鱼苗培育是将鱼苗经过15~20天左右的培育成为夏花的生产过程;鱼种培育是将夏花分塘后,继续培育2~3个月,成为全长13~17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过程。

1.鱼苗和鱼种的生长特点

其生长特点主要有两个:①新陈代谢旺盛。②生产速度快。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放养密度应适宜。鱼苗一般每亩放养3万~5万尾;鱼种一般每亩放养5 000~10 000尾。要注意加强施肥和投喂饲料,采取经常注入新水等措施才能使苗种生长快,成活率高。

2.鱼苗、鱼种体质强弱的鉴别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鉴别。

(1)看体色

优质鱼苗应是群体色素相同,无白色死苗,身体清洁,略带微黄色或稍红。反之,则为劣质苗。

(2)看游动情况

在鱼篓里将水搅动产生旋涡,鱼在旋涡边缘溯水游泳的为优质苗;如鱼苗大部分被卷入旋涡,则为劣质苗。

(3)抽样检查

在白色瓷盆中,口吹水面,鱼苗溯水游泳,倒掉水后,鱼苗在盆底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圈状的为优质苗;如口吹水面,鱼苗顺水游泳,倒掉水后,挣扎力弱,头尾仅能扭动,则为劣质苗。

3.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成夏花)

(1)苗池清整

主要包括修整和药物清塘两项工作。

①池塘修整。一般安排在冬季或初春进行。先排干水,让太阳曝晒1周左右,挖去过多的淤泥和杂物,铲除塘边杂草,平整池底,修补池堤,加高、加同塘基,疏通进、排水渠道等。

②药物清塘。具体做法和药物用量参照前文所述。

(2)鱼池注水和施放基肥需注意以下几项工作

①注水时间和注意事项:经排水清塘的池塘,一般在清塘消毒后1~2天即可注入新水。注水时进水口一定要用细密筛绢网过滤,严防野杂鱼随水进入鱼塘;注水深度开始时为50~70厘米。因浅水易于提高水温,节约肥料,培肥水质,有利于鱼苗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

②施放基肥:参照前文所述。

③测定水质肥瘦的方法:根据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参照前文所述。根据鱼类浮头程度来确定,放苗后,若鱼苗在每天黎明前开始浮头,太阳出来后不久即下沉,表明池水肥度适中;若浮头时间过久,则表明水质过肥,应加入新水;若不浮头或少浮头,则表明肥度不够,应继续适当施肥。

4.鱼苗放养

(1)放养方式

一般采取单养方式。

(2)放养密度

一般为3万~5万尾/亩。

(3)注意事项

①一般应在清塘消毒7~10天(待毒性消失)后方可放养。也可取池水于盆中试养3~5尾鱼苗,如第二天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苗。

②放苗时苗袋与池水温差应在5℃之内。如温差大,须先将苗袋置于池中0.5小时后,再慢慢用池水冲入苗袋使之一致后轻倒入池中。

③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运苗放养。

④操作要细心,避免损伤鱼体。

⑤鱼苗入塘前应进行药物浸洗消毒。

⑥如遇有风浪,应在池塘的上风头离岸边1~2米处的水中放苗。

⑦列表记录,以备查阅。

(四)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下面介绍一下吉富罗非鱼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

1.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入侵皮肤、鳃部而引起,是罗非鱼越冬期主要的常见病,当水温在15 ℃~25 ℃时,2~3天可遍及全池,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在越冬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用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

2.斜管虫病

斜管虫病由斜管虫侵入皮肤和鳃部而引起。发病水温在15 ℃~20 ℃,3~5天后大批死亡。

预防方法:①用生石灰或0.7克/米3硫酸铜全池泼洒,彻底消毒越冬池。②越冬池进鱼前用浓度为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15~30分钟。

治疗方法:①采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均匀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②用2%食盐或用0.4%~0.5%福尔马林浸洗病鱼5分钟。

3.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由于车轮虫大量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而引起,病鱼离群独游,浮于水面,游动缓慢,食欲减退,能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越冬池用0.7克/米3硫酸铜彻底消毒。②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7毫克/升。

4.鳞立病

鳞立病又名松鳞病、松皮病,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并常年发生。

防治方法:①拉网、运输、放养时,应避免鱼体受伤。②用2%食盐水与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分钟。

罗非鱼抗病力强,在池塘养殖条件发病很少,仅在越冬期间,由于越冬池不适宜的水体环境,饲养管理不善以及在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下常发生鱼病,除上述几种疾病外,还有水霉病、鱼虱病、赤鳍病、气泡病和眼球白浊病等。

罗非色为热带鱼类,喜热怕冷,当水温降低到12 ℃~13 ℃时就会引起死亡,所以应掌握最后一次起捕必须在第一次寒潮之前进行。捕捞方法主要有拉网扦捕、撒网捕捞、诱饵扦捕以及干塘捞鱼等。起捕的鱼类直接进入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