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稚贝中间培育

二、稚贝中间培育

室内工厂化育苗一般只能把幼虫培育至1~3 mm,而如此小的稚贝尚不能直接用于海上养成,需要经过一个中间培育阶段,称为稚贝的中间培育(图8-3)。中间培育是处于育苗和养成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目的是以较低的培育成本使个体较小的贝苗迅速长成适合海上养殖的较大贝类幼苗。

img

图8-3 贝类稚贝的中间培育

根据贝类种类不同,中间培育的方法主要有海上中间培育和池塘中间培育,前者以扇贝、魁蚶等附着性贝类为主,后者以蛤类、蚶类等埋栖型贝类为主。缢蛏苗种中间培育,多用潮间带滩涂经平埕整理后的埕条或者土池(图8-4)。

img

图8-4 缢蛏稚贝中间培育基地

(一)海上中间培育

海上中间培育是利用浮筏,将附着基连同稚贝一起放入网袋或网箱用绳子串起,悬挂于浮筏进行养殖的一种培育形式。一般每绳串10~20个网袋或2~3个网箱。中间培育一般都选在风浪小、潮流畅通、水质优良而饵料生物又相对丰富的海区进行,也可以利用条件较好的鱼虾养殖池进行中间培育。浮筏的结构、设置与常规海上养殖的浮筏基本类似,可参见有关章节。培育器材主要是网袋、网箱或网笼,属干贝类中间培育所专有的。

1.培育器材

(1)网袋

网袋一般为长方形,用聚乙烯纱网缝制而成,大小30 cm×50 cm,或50 cm×70 cm。根据稚贝规格大小,网袋可分为一级网袋、二级网袋和三级网袋。一级网袋多用于培育刚出池的壳高1mm左右的稚贝,网袋的网目大小多为300~400 mm(40~60目);二级网袋多培育2~3 mm规格稍大的稚贝,网目大小为0.8~1 mm(20目);三级网袋则用于培育规格较大的稚贝,其网目大小为3~5 mm。

(2)网箱

网箱形状多为长方形,大小为:40 cm×40 cm×70 cm。可用直径为6~8 mm的钢筋做框架,外套网目大小为300~400 mm或0.8~1.0 mm的聚乙烯网纱。网箱可用于稚贝的一级和二级培育。由于网箱的空间较大,育成效果较网袋好,但同等设施,所挂养的箱体数量和培育的稚贝数量比网袋小。

(3)三级育成网笼

形式与多层扇贝养殖笼相似。笼高约l m,直径约30 cm,分8~15层,层间距10~15 cm,外套网目5 mm左右的聚乙烯网衣。网笼一般培育8~10 mm较大规格的稚贝,可将稚贝培育至1~3 cm,再将其分笼进行成贝养殖。

2.养殖方法

(1)网袋、箱、笼吊挂

一般一条吊绳吊挂10袋,两对为1组,系于同一个绳结,分挂在吊绳两边,每条吊绳结5组,组间距20~30 cm。一般网袋宜系扎在吊绳的下半部。吊绳的长短依培育海区水深而定,一般为2~5 m。吊绳末端加挂一块0.5~1.0 kg的坠石,上端系于浮筏上。吊绳间距lm左右。

网箱可3个1组上下串联成一吊,下加一块0.5~1.0 kg的坠石,上端系于浮筏上,吊间距1.5~2 m。

网笼可直接系于浮筏上,笼间距l m左右。为增加笼的稳定性,也可以在末端加一块0.5~l kg的坠石。

(2)培育密度

稚贝的中间培育密度根据种类、个体大小、海区水流环境以及饵料丰度而定。一般双壳类稚贝一级网袋可装1 mm以下的稚贝20 000个左右;二级网袋可装2 mm左右的稚贝2 000个。用网箱培育,一级培育的稚贝可装50 000~100 000个;二级培育的稚贝可装5 000个左右。用网笼培育,一般每层放稚贝100~300个。

(3)培育管理

稚贝下海后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前10天最好不要移动网袋,以防稚贝脱落。以后根据情况每5~15天洗涮网袋1次,大风浪过后,要及时清洗网袋的污泥,以免堵塞网孔妨碍水交换,影响稚贝生长。

稚贝生长过程中,及时分苗。一般1个月后一级培育的稚贝可以分苗进入二级培育。

(二)池塘中间培育

池塘中间培育主要用于蛤类,如文蛤、菲律宾蛤、泥蚶、毛蚶等埋栖性种类的稚贝培育,可在池塘中将1 mm的稚贝培育至10 mm以上。

1.场地选择

选择水流缓和、环境稳定、饵料丰富、敌害生物较少、底质适宜(泥沙为主)的中潮带区域滩涂构筑培育池塘。也可以利用建于中高潮带的、较大型的鱼虾养殖池作为稚贝培育场所。

2.培育池塘的构筑

面积一般为100~1 000 m2,围堤高40~50 cm,塘内可蓄水30~40 cm。每10~20个池连成一个片区,池间建一条0.5 m宽的排水沟。片区周围建筑高0.5~0.8 m、宽1 m左右的堤坝,保护培育池塘。池塘构筑还需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原则是使稚贝在一个环境条件稳定的良好场所,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快速生长。

3.播苗前池塘处理

在播撒稚贝苗之前,池塘应预先消毒,用鱼藤精(30~40 kg/hm2)或茶籽饼(300~400 kg/hm2)泼洒,杀灭一些敌害生物如鱼、虾、蟹类等。放苗前l~2天,将池底耙松,再用压板压平,以利于稚贝附着底栖生活。视水质饵料情况,可以适当施肥,繁殖基础饵料。

4.播苗

由于稚贝个体很小,不容易播撒均匀,可以在苗种中掺入细沙,少量多次,尽可能播撒均匀。播苗密度随个体增长,逐渐疏减,一般初始密度为60~90 kg/hm2

5.日常管理

培育期间,池塘内水位始终保持在30~40 cm,每隔两周左右,利用大潮排干池塘水,视情况疏苗。若遇大雨,要密切关注盐度变化,若降低太多,则需换入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