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对学校保障支持方面的需求

4.3.2 对学校保障支持方面的需求

乡村教师对学校保障支持的需求(图4.5)按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是改善在校期间吃住等生活条件(49.8%)、和谐人际关系(42.7%)、丰富文体活动和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均为41.1%)、加强学科教学资源建设(40.9%)、建立多样化的专业发展平台(36.7%)、加强学校与乡村的联系(22.5%)。

在改善在校期间吃住等生活条件方面,49.8%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工作地的教师间差异极其明显(χ2=67.863,P=0.000<0.01),与县城的车程时间越长的教师,其希望值越高(表4.25)。访谈发现,与县城的车程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教师基本上工作日都住在学校及附近,他们更希望学校改善生活条件。改善乡村教师在校期间吃住等生活条件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也应尽力改善偏远地区乡村教师在校期间吃住等生活条件,为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和专业成长创造较好的环境。

图4.5 乡村教师对学校保障支持的需求示意图

表4.25 改善生活条件与工作地与县城的车程交叉分析表

在和谐人际关系方面,42.7%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乡村学校任教10年以上教师的期望值极其明显(χ2=118.821,P=0.000<0.01),高于任教10年以内教师(表4.26)。访谈发现,乡村学校任教10年以上教师社会经历更丰富,更认可和谐人际关系对个人生活和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乡村学校需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工会活动、文体活动等相关活动,增进乡村教师间的交流理解,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环境。

表4.26 和谐人际关系与乡村学校任教年限交叉分析表

在丰富文体活动方面,41.1%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教师期望差异明显(χ2=12.310,P=0.015<0.05),40岁以上教师对丰富文体活动的期望高于40岁及以下教师(表4.27)。访谈发现,40岁以上教师对学校认可度相对较高,家庭琐事相对较少,希望通过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学校可适当组织工会活动,增进学校同事的理解团结,活跃学校气氛,增强学校凝聚力。

表4.27 丰富文体活动与年龄交叉分析表

在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方面,41.1%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家庭所在地不同的教师间差异非常明显(χ2=20.897,P=0.000<0.01),家庭所在地在区县外的教师明显高于家庭所在地在本区县的教师(表4.28)。访谈发现,家庭所在地在学校所在区县外的教师的社会关系相对单一,他们更希望把学校当作心灵港湾。学校领导可多与家庭所在地在学校所在区县外教师沟通交流,引导他们融入集体、融入学校,增强他们的学校归属感和岗位稳定性。

表4.28 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与家庭所在地交叉分析表

在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多样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加强学校与乡村联系这三个方面,卡方检验发现各类型教师间均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