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模式
2015年9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和工作保障。2016年9月,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要求,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要求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重庆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指标体系》,向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开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加快落实重庆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深入持续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全市各区县根据《重庆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于开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推进本区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支持服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优化乡村教师配置机制,夯实乡村教师专业条件保障基础。各区县通过结合班师比、生师比以及区域实际进行测算,核定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向乡村学校倾斜。永川区加强城乡师资均衡配置,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重新核定了中小学教师编制,总编制由区编办核算给区教委。区教委按照班师比和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核定边远农村学校(含村小、教学点)教师编制。学生数9人及以下的教学班配备1名教师,10人及以上且少于或等于19人的配备2名教师,等于或大于20人的配备2.5名教师。适当向乡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乡村学校)倾斜。这为乡村教师的培训进修、住院治疗等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是加强乡村教师编制管理,提高专业条件保障水平。各区县通过考核招聘、公开招聘、区外调入和免费师范生安置等乡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保证乡村学校师资力量。永川区健全乡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通过考核招聘、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2016年,全区新录用教师271名,共安排188名到乡村学校任教,占新进教师65.3%,公招的177名教师全部安排到乡村学校。实施“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2016年为乡村学校招录“特岗”教师共124名,报到比例达到100%。为每所完全小学配备音体美专职教师,配备或培养一名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寄宿制学校通过安排专职、任课教师兼任或外聘方式按标准配备了生活指导教师。这为乡村教师的培训研讨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各区县通过工资待遇保障、岗位生活补助、教师定期体检制度、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基金等,提高乡村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增强其专业情感归属。梁平区按公务员津补贴标准,核定乡村教师绩效工资;根据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同步统筹调整学校(含乡村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全额保障了乡村教师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梁平区按照边远距离、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程度等因素,将全区乡镇学校划分为十类,每月分类为乡村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补助200~900元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建立教师定期体检制度,拨付专项体检经费,安排乡村教师到二级乙等以上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设立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基金,为身患重大疾病且家庭贫困的乡村教师提供专门救助。按照边远地区乡村教师总数50%的规模加快建设教师周转宿舍,为乡村教师提供临时住房保障。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教师职业向心力,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调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意义重大。
四是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政策。各区县通过新增中高级岗位向乡村教师倾斜,适当放宽高级职称条件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行政认同。梁平区严格按《重庆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于开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规定,将乡村小学按照1∶5∶4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乡村中学校按1.5∶5∶3.5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按照5年投放的原则逐步投放新增岗位。全区59所乡村小学共设置2 749个专技岗位,其中高级岗位289个,占10.52%;中级岗位1 390个,占50.56%。严格执行“乡村学校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或20年且分别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可不受其他学历条件及岗位数额限制破格申报高级教师资格”的政策;在职称评聘的条件要求方面,将所有乡村学校教师纳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职称政策倾斜范围学校名录,所属教师在申报高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时不作论文发表和课题要求,全区所有乡村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时对职称外语、计算机、论文发表等均不再作要求。这些措施拓宽了乡村教师的发展通道,较好地调动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五是加强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各区县根据乡村教育发展需要,规划乡村教师培养规模,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加强在岗乡村教师培训,整体提高乡村教师队伍专业素质。铜梁区以国培为引领,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乡村教师业务培训,构建服务型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仅2016年就选派2 000余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各类项目的培训,其中派出29名优秀教师参加为期4~6个月的“市、区级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培养本区的培训师队伍;实施送教下乡,对600余名乡村教师开展培训。实施区级培训项目35个,培训教师6 000余人次。区财政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预算培训专项经费予以保障。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力推进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六是提高乡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各区县通过现代教育硬件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等措施,提高乡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2016年,铜梁区投入资金约8 0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了教育城域网,构建了互联网1G出口、与电信万兆对接、千兆骨干、百兆到校的VPN教育专网,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宽带网络、校园局域网、校园监控网、“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全区资源容量达4.6T。建成多媒体网络教室1 977间,多媒体设备配齐率达100%。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实施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和组织乡村教师创建和适应“互联网+乡村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本土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与运用,形成专题资源库,每年组织优质课评选和“微课大赛”,实施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这些措施打破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时空限制,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七是建立以城带乡帮扶机制。各区县通过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发挥城镇学校优秀校长、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帮扶乡村学校校长、教师专业成长。2016年,永川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校长交流20名,互派挂职锻炼校长8名,交流比例5.83%;城镇学校优秀教师与乡村学校交流85人,占乡村教师数的5.7%。这些措施为乡村学校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八是提高乡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各区县通过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评优评先名额向农村学校倾斜等措施,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的浓厚氛围。铜梁区2016年表彰175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其中农村教师96名,占表彰人数的55%,比农村学校教师总人数占比高11%(农村教师占全区教师44%)。区政府每两年评选100名坚守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授予“优秀乡村教师”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这些措施加深了社会对乡村教师的认识理解,提高了他们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激发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