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重庆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成效分析
“支持计划”明确规定,“实施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教师培训是乡村教师获得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专业发展机会的主渠道。有效的进修培训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教师快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途径。乡村教师培训实质是为处于专业发展弱势地位的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调查发现,78.5%的教师上学年参加过县级及以上培训,23.2%的教师上学年还参加过三次及以上县级培训。访谈发现,乡村教师的培训方式主要有短期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农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等。教师培训的成效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可,80.1%的乡村教师认为培训对解决自身教育教学问题“非常有帮助”(25.3%)和“有帮助”(54.8%)。培训改变了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乡村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91.8%)、学习态度(90.6%)、学习兴趣(85.7%)、身心健康(80.1%)、思想品德(77.5%);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多数经常使用讨论教学法(78.5%)、分组学习法(74.4%)、探究式教学法(73.9%)。但调查也显示,78.9%的乡村教师认为还需要增强培训的实用性。访谈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培训城市化倾向强、乡村性差:培训内容基本上是城市学校流行的教育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等,乡村教师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和乡村学校急需的课堂小班化教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内容少,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等方面的培训也不足;培训教师基本上是城市教育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乡村优秀教师微乎其微。这样的培训虽开阔了乡村教师的眼界,但却不易在乡村教师的实际教学中直接应用,教师培训的获得感不强。此外,有的培训项目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一些小规模乡村学校在短时间内要安排一半左右的任课教师离校参加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可见,乡村教师培训成效较明显,但专业发展获得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