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彩萍,高兴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2]钱理群,刘铁芳.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8]李松涛.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4.

[9]苗东升.系统科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0]曾广荣,易可君,欧阳绪清,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概要[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

[11]黄希庭.心理学人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1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5]杜亮,王伟剑,等.回归与希望——乡村青年教师口述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16]张莉莉,张燕,等.撑起教育的半边天——乡村女教师口述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17]郑新蓉,武晓伟,熊和妮,等.开拓者的足迹——新中国第一代乡村教师口述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18]魏曼华,王成龙,阿呷热哈莫,等.大山里的开拓与守护——少数民族乡村教师口述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19]胡艳,沈晓燕,等.泥土上的脚印——新中国第二代乡村教师口述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20]孙颖.基于内部异质化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9):82-85.

[21]张文超.从普适到特惠:乡村教师培训的思路转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13-15.

[22]肖凯.教师培训发展方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2):91-95.

[23]刘文,朱沛雨.苏北某市乡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8):14-18.

[24]邬志辉.打出“全方位组合拳”大力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分析[J].中国民族教育,2015(5):4-6.

[25]桂勇,冯帮,万梦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政策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5):37-42.

[26]彭冬萍,曾素林.乡村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挑战及其应对——基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11):36-40.

[27]檀慧玲,刘艳.乡村教师政策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6(16):13-15.

[28]刘廷哲,刘义兵.我国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3):156-161.

[29]段润涵.论乡村新手教师逆向文化冲击和适应[J].科教导刊,2014(1):97-98.

[30]贺晓敏.农村中小学初任教师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11):29-32.

[31]王成龙.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职业选择[J].青年探索,2016(1):84-89.

[32]韩烨.日本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小学校长,2016(5):68-71.

[33]张彩云,傅王倩.发达国家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及对我国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6):77-83.

[34]Jeffrey B.Kritzer,Jane-Ziebarth-Bovill,蔡辰雪.乡村职前教师的教育多样化问题讨论[J].科教文汇,2016(337):27-29.

[35]李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8-105.

[36]吴亮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矛盾、特质及其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24):47-52.

[37]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99-103.

[38]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J].江苏社会科学,1995(6):130-134.

[39]贾泽林,王炳文.系统理论对哲学提出的新课题[J].哲学研究,1980(2):36-39.

[40]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N].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36(6):520-525.

[41]范玥,王柏慧.“国培计划”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134-136.

[42]张琴秀,郭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府支持体系的构建——以山西省高平市S镇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2):29-31.

[43]杨红卫.基于构建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以西藏地区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3):190-196.

[44]向静.当代乡村教师职业支持的现状及优化[D].重庆:西南大学,2018.

[45]李金荣.乡村教师的社会支持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46]朱旭东.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8):3.

[47]刘善槐.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多维目标与改革方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0):3.

[48]闫巧,车丽娜.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4):50-53.

[49]蔡迎旗,郑洁.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1):66-70.

[50]林李楠.“平台模式”还是“经验模式”?——一项对城乡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的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4):68-73.

[51]龚金喜,赵国圣,龚易帆.互联网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构研究[J].继续教育,2017,31(8):41-43.

[52]桑国元,叶碧欣,黄嘉莉.社会支持视角下的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基于云南省H中学的田野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2019,3(2):87-94.

[53]王光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路径研究——基于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情况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8.

[54]谢小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9(20):80-83.

[55]刘应兰,卢朝佑.全纳教育理念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2018,32(5):25-28.

[56]徐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现状调查及优化[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57]卢晓中.试论教师的专业化[J].高教探索,2002(4):27-29.

[58]闫丽霞.UGS协同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8(2):91-94.

[59]朱海,韩雨珂,崔智友.心理服务体系: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器[J].中国教育学刊,2019(10):84-86.

[60]周林刚,冯建华.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11-14,20.

[61]张晓文,张旭.从颁布到落地:32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文本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7(2):69-78.

[62]姚翔,刘亚荣.建立政策菜单模式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8(5):63-68.

[63]朱家存,卢鹏,李宜江.农村如何稳“良师”:构筑乡村教师发展与服务体系的安徽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8(9):11-13.

[64]付卫东,范先佐.《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6省12县(区)120余所农村中小学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1):163-173.

[65]彭冬萍,曾素林.社会人视角下乡村教师激励之可能与可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6):35-39.

[66]俞建芬.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教师培训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论坛,2018(13):59-62.

[67]史志乐.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的政策审视与路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3):31-38.

[68]师文琪.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T市S镇的调查[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9.

[69]李延旭.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以西营地区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8(5):38-40.

[70]郭静.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导刊,2017(11):73-76.

[71]安晓敏,殷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7(7):5-9.

[72]王飞.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双峰县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73]卢红越.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74]刘鹏.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75]徐莉莉,高葵芬.农村小规模学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9):64-67.

[76]李志辉,王纬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市2505名乡村教师调查数据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6):58-66.

[77]朱永迪.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新教师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78]肖正德.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J].教育研究,2020,41(11):135-144.

[79]庞丽娟,金志峰,杨小敏,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思考和政策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5-14.

[80]马存强.乡村学校需要“土味”教育家[N].中国教师报,2020-11-18(12).

[81]李世林.农村中学可以这样激发师生活力[J].人民教育,2018(2):47-49.

[82]王照萱,张雅晴,何柯薇,等.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氛围对其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教师领导力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6):84-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