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近期的专业发展目标分析

7.2.1 近期的专业发展目标分析

近期的专业发展目标(图7.1)按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是争取好业绩(70.6%)、职称晋级(45.4%)、评先评优(36.7%)、成为教学骨干(34.3%)、争当师德标兵(27.3%)、到更好的学校教书(26.7%)、从事管理工作(19.5%)、不明确(8.6%)、转行(5.2%)、著书立说(3.8%)。他们较多地关注社会认可,对自身内涵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乡村教师的专业自信不强。

在争取好业绩方面,70.6%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教学点、村中心校教师和乡镇中小学教师间差异非常明显(χ2=21.556,P=0.000<0.01),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的期望明显高于乡镇中小学教师(表7.9)。这说明,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尤其希望得到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对他们的考核评价要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图7.1 乡村教师近期专业发展目标示意图

表7.9 争取好业绩与所在学校交叉分析表

在职称晋级方面,45.4%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教师对此期望差异极其显著(χ2=305.671,P=0.000<0.01),其基本上随年龄增加而递增(表7.10),31岁及以上教师比30岁及以下教师更期望获得职称晋级。这与教师支持服务的职称晋级需求分析一致。

在评先评优方面,36.7%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职称教师对此期望差异极其显著(χ2=62.782,P=0.000<0.01),中级及以下教师比高级教师更期望能评先评优(表7.11)。访谈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级及以下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更希望得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同事的认可;二是在职称晋级时,同等条件下评先评优更有优势和机会。

表7.10 职称晋级与年龄交叉分析表

表7.11 评先评优与职称交叉分析表

在成为教学骨干方面,34.3%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类型乡村学校差异非常明显(χ2=13.387,P=0.004<0.01),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的期望明显高于乡镇中小学教师(表7.12)。这说明教学点和村中心校教师尤其希望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同行的专业认可;在评选教学骨干时,可对他们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在争当师德标兵方面,27.3%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间差异非常明显(χ2=39.105,P=0.000<0.01),25~40岁教师的期望明显低于40岁及以上教师和25岁以下教师,基本上随年龄增长呈U形(表7.13)。这说明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40岁以下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表7.12 成为教学骨干与所在学校交叉分析表

表7.13 争当师德标兵与年龄交叉分析表

在到更好的学校教书方面,26.7%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间差异非常明显(χ2=471.142,P=0.000<0.01),30岁及以下教师的期望明显高于30岁以上教师(表7.14)。这说明要让乡村教师“留得住”,先要“留住”30岁及以下教师,要在专业发展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多重视、关注年轻教师。

在希望从事管理工作方面,19.5%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性别教师间差异非常明显(χ2=131.539,P=0.000<0.01),男教师的期望明显高于女教师(表7.15)。这说明男教师从事管理工作的意愿更为强烈。这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男主外”这一传统观念。

表7.14 到更好学校教书与年龄交叉分析表

表7.15 从事管理工作与性别交叉分析表

在近期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方面,8.6%的教师表示认同。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教师差距不明显(χ2=9.479,P=0.05),但也有一定的差距(P≥0.05);不同年龄段教师占比基本上呈U形(表7.16),处于入职初期的25岁及以下教师和处于教师生涯高原期的50岁以上教师最“迷茫”。在学校日常工作中,要多关注初入职者和即将退休者这两类人群。

在希望转行方面,5.2%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教师差距不明显(χ2=29.205,P=0.000<0.01),40岁及以下教师的期望明显高于41岁及以上教师(表7.17)。这说明青年教师的转行意愿较强烈。

表7.16 近期的发展目标不明确与年龄交叉分析表

表7.17 转行与年龄交叉分析表

在希望著书立说方面,3.8%的教师有此愿望。卡方检验发现,不同类型乡村学校差异非常明显(χ2=11.970,P=0.007<0.01),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期望明显高于教学点教师和村中心校教师(表7.18)。这说明部分乡镇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理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建立相应的支持措施,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师著书立说,推动这部分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影响力,培养乡村骨干教师和名师,并以此带动一批乡村教师致力于乡村教育研究,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表7.18 著书立说与所在学校交叉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