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本章总结

4.6 本章总结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乡村学校、教师研究机构、社会相关主体等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主体。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条件保障,它是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主要有增加编制以减轻工作负担、减轻学校的安全压力、减少跨年级及学科安排、减少与教学无关的检查和杂务、家长多与教师联系、增加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配置更适合乡村教师的图书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改善生活条件等。二是专业水平认可,它是对乡村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认可,包括以职称晋级为代表的专业认同,以考核评价为代表的行政认同,以家长村民认可教师的专业能力、肯定学校的进步等为代表的社会认同。三是专业发展机会,它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力,主要包括深化学科组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科种子教师、加强培训的后续支持、研究指导乡村课堂教学、研究指导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等成长平台。四是专业情感归属,它是教师对学校及其所在地的情感认可,包括重视关心乡村学校和教师、宣传表彰优秀乡村教师学校、吸纳教师合理建议、和谐人际关系、丰富文体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等乡村学校情感归属。

本研究发现,相对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面临不同的教育对象、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他们的专业发展需要整体性的支持服务。乡村教师所在学校相对偏僻,信息相对闭塞,处于教育行政管理层次的最底层,他们对适用的图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等专业条件保障需求更强烈。乡村教师专业影响力小,社会认同度较低,他们对专业认同、行政认同、社会认同等专业水平认同需求更强烈。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空间有限,专业发展通道不够通畅,他们对外出培训进修和专业发展平台等专业发展机会需求更强烈。乡村教师要扎根乡村,培育乡村儿童,他们对乡村和乡村学校的专业情感归属需求更强烈。这四个方面内容突显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需求的整体特质。在当前以区县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地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及教育资源的分配者,也是乡村教师、乡村学校、乡村教育的主要行政管理者,他们应是满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需求整体特质的根本保障者和政策设计者。但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分析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文本发现,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很少关注本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需求的整体特质。他们基本上按上级文件的要求,从培训、职称评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升、颁发乡村教师荣誉证书等显性需求方面给予了基本的支持服务,基本上忽略了专业情感归属等隐性需求。大多数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服务政策没有覆盖教师的全面需求,其内容零碎、泛化,没有形成有机整体,无法形成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合力。事实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需求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既有显性的物质需求,又有隐性的精神需求。这需要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整体把握、综合施策、全面推进,这样才能持续地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职称、教龄、专业发展水平、家庭所在地和不同规模、类型学校等特性的教师,对专业条件保障、专业发展机会、专业水平认可、专业情感归属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个体支持服务需求的个性特征较为明显。这就需要厘清他们的个性化需要。乡村学校是区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是乡村教师直接管理者,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的直接责任人,乡村学校应肩负起整合校内外各种支持服务主体的支持力量和资源以精准推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但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多数乡村学校因支持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弱、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认识不清、对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支持服务不明等因素制约,无法统筹整合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社会相关主体等外部支持服务主体和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骨干教师等内部支持服务主体的力量,无法满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的个性化需要。乡村学校支持服务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针对性差、实用性弱。这导致大多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基本上没有得到学校的有力支持服务。事实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个体支持服务需求有其阶段性、多元化、个性化等特征,它需要厘清“支持什么、怎么支持、什么时间支持”,要把准支持重点、难点、关键点和时间节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这样才能真正尊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需求的个性特质,精准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精彩的专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