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内防拥挤

第四节 楼道内防拥挤

案例导航

【案例1】2016年×月×日,某小学预备铃响后,学生宿舍前往教室的过程中发生踩踏事故,导致6人死亡,26名学生受伤。事故发生在下午2点30分左右,当时一二年级的学生集体结束午休,从休息的楼层下楼返回教室。午休室门口有两个长约3米的海绵垫子,很多学生出于好奇,上前击打,致使海绵垫子翻倒在地,将一些学生压在下面。后面的同学不知道有人被盖住了,就踩了上去,同学们有的哭、有的喊、有的叫,现场一片混乱。

案例分析

表面上看是两块海绵垫子引发的踩踏事故,实则凸显了校园安全教育仍然是教育的短板,校园设施安全被忽视,安全岗位责任人缺失,安全疏散预案不合理,学生缺乏应对此类事故的日常演练,种种原因导致安全事故一触即发,酿成恶果。

【案例2】2010年×日12点,某小学第二节课下课,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来到走廊想去操场上做课间操,此时有10多个学生沿着楼梯的扶手往下滑,扶手突然一歪,有几个同学从扶手上就摔倒楼梯上,楼梯前面的同学看到,停住脚步,却又被后面不知情况的同学碰倒,发生了踩踏。事发现场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轻伤34人,重伤6人,病危1人。

案例分析

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下课了同学们应该安静有序的通过走廊,来到操场。如果走廊里嘈杂声太大,就算有人预警呼喊,也听不到,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