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应对
震后自救的方法
大地震中被倒塌的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并做到: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同时保护好头部,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保持呼吸畅通;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证有足够的空气。

2.当几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要寻找和开辟逃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3.无法脱险时,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食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的时间,等待获救,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的作用。
4.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地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如果受伤,要想办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震后互救的方法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的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以增强抢险力量,及时救护被压埋的人。
1.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抢救附近的压埋者,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人员密集容易获救的幸存者。
2.救助时,注意搜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或敲击声,再根据房屋的结构,确定被埋人员的位置。抢救时不要破坏了压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压埋人员再次遇险。
3.抢救被埋人员时,如果使用挖掘机械则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的速度使其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让其保持呼吸通畅。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压埋者窒息。
4.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应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立支撑架。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拽,以防造成新的损伤。
5.救出压埋过久者应遮挡其眼部,以防突然见光伤害其眼睛;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其损伤;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再搬运;不要过急让其进食,应先进些流食,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6.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搬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其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7.对抢救出的危重伤员,应迅速送往医疗点或医院,不要安置在破损的建筑物或废墟中,以防余震发生,使其再次受伤。抢救出来的轻伤幸存者,可迅速充实到互救队伍中,以更快地展开救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