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乐观 发掘心理问题
案例导航
【案例1】晓敏是某职业学校动漫专业2018级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不爱说话。一天,班级组织团日活动,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班主任要求以寝室为单位,每个寝室所有成员都必须参加,自编自导,分配角色,上台集体表演节目。同学们都希望通过活动锻炼自己,大家热情高涨,每个寝室开始准备节目。1809寝室的室长报告班主任说晓敏不愿意参加节目表演。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小敏是留守儿童,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长期寄居在远房亲戚家。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她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晓敏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晓敏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导致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同学要弱。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作为晓敏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鼓足勇气,参与班级活动,主动打电话关心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定期汇报自己的思想。作为晓敏的同学应主动想办法,说服晓敏参加活动。

【案例2】李某是某职业学校会计专业2018级的学生,经常在电话中与父母争吵,平时容易发脾气,总感到别人在欺负她,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批评她,不但不能说服她,反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有一次,寝室同学王某不小心拿错了漱口杯子,李某勃然大怒,随手用凳子砸向王某,导致王某受伤。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李某系离异家庭的孩子。母亲3岁就离开了她,与父亲长期生活在一起。李某16岁,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李某总感到别人在欺负她,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情绪失控、容易冲动是离异家庭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作为李某应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经常提醒自己遇事一定要冷静,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宽容豁达的人格品质,父母离婚已成事实,主动接受,善待亲人。
【案例3】小强是某职业学校汽修专业2018级的学生,平时喜欢上网打游戏,从不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周末经常邀约朋友一起吃饭喝酒。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找同学说话,经常迟到、早退,偶尔还旷课。班主任老师对其批评教育无数次,收效甚微。一天,小强到食堂打饭插队被数控专业小明发现,当场指责了小强。小强回到寝室左思右想,觉得小明当众伤了自己的脸面,邀约同学冲进小明寝室,将小明打伤。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小强是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因此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较差,逐渐开始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沾染上不良习气,喜欢拉帮结伙,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小强的行为属于留守儿童典型心理问题之一: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小强应正视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远离,勤奋学习技能,改变家庭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