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应对
2025年11月20日
预防应对
肌肉拉伤后如何处理
在肌肉拉伤的急性期内(伤后24~48小时,视受伤严重程度而定),首先遵循“RICE原则”,即Rest(休息);Ice(冷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伤肢)。
1.休息。制动就是立即停止运动,让损伤部位马上处于不动的静止状态。这样会将皮下组织出血或肿胀控制在最小。
2.冷敷。受伤后要马上进行冷敷。条件允许时用冰袋冷敷,也可用冷水浸泡或冲洗,冷敷既可以减轻疼痛和痉挛,又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率,降低细胞坏死风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损伤部位的肿胀,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细血管的浸透性降低,减少皮下组织出血。冷敷是间断性的,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一次,间隔为皮肤回暖,即可再冷敷,直至疼痛缓解。
3.加压包扎。加压包扎是为了使损伤部位皮下出血现象减轻,并促进其吸收。在肌肉拉伤的加压包扎中,常用弹性绷带,按照环形、螺旋形或“8”字形进行包扎。加压要在受伤的一天中连续使用。压迫可与冰敷同时进行,即将冰袋用弹性绷带包裹在损伤部位。
4.抬高伤肢。将损伤部位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抬高伤肢也是为了减轻皮下组织出血,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减轻肿胀。
视受伤严重程度,在24~48小时之后采用热敷、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进行恢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