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拨
2025年11月20日
知识点拨
什么是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可能引发危害社会治安的非法集体活动。一种危机性社会事件。缘于某些利益要求相同或相近的群众个体或团体、组织,在利益受损或不能得到满足并受到策动后,采取非法集会、游行,集体上访、静坐请愿,或集体罢课、罢市、罢工,集体围攻冲击党政机关、重点建设工程和其他要害部位,导致集体阻断交通,集体械斗甚至集体打、砸、烧、杀、抢。
一般认为是指具有某些共同利益的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采取静坐、冲击、游行、集合等方式向党政机关施加压力,出现破坏公私财物、危害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可分为群体性暴力事件和群体性非暴力事件。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
什么是集会
集会,泛指有思维或行为能力的个体,在指定场所或固定场所为主动或被动展示目的而进行聚集的行为。
其中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指定场所或固定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主动或被动展示目的,如: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89年10月31日通过并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规定,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后才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