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应对
疫情期间,搭乘电梯如何防护
疫情期间,应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低楼层的乘客建议走楼梯和扶梯。当不得不乘坐时,进入电梯必须正确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卫生纸(手套),可隔着卫生纸(手套)按电梯按钮。卫生纸(手套)使用完毕要妥善处置。另外,要减少用手揉眼、抠鼻等行为。
等候电梯时,应站在厅门两侧,不要离厅门过近,不要面对面接触从电梯轿厢中走出的乘客。乘客走出轿厢后,按住电梯厅外按钮不让电梯关门。等待片刻再进入电梯。尽量避免与多名陌生人同乘电梯,时间充裕的乘客可耐心等待下一班电梯。尽量不要用电梯搬运物品,减少随身物品与电梯轿厢表面接触。
出电梯后,及时洗手或使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疫情期间,外出就医的防护
原则上来说,疫情期间,除非必须立即就医的急危重症患者,民众应尽量少去或不去医院;如果必须就医,应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的、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如果必须去医院,可只做必需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其他项目和操作尽可能择期补做;如果可以选择就诊科室,尽可能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诊室。
前往医院时,应尽可能事先通过网络或电话了解拟就诊医疗机构情况,做好预约和准备,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和步骤流程,减少就诊时间。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医院内,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如果可以,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另外,要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准备便携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在医院时,人与人之间尽可能保持距离(至少1米)。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胳膊肘遮住口鼻。接触医院门把手、门帘、医生白大衣等医院物品后,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如果不能及时对手消毒,则不要用手接触口、鼻、眼。医院就诊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医院停留时间。
自医院返家后,立即更换衣服,用流动水认真洗手,衣物尽快清洗,有条件者可先行用84消毒液处理。若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并向接诊医师告知过去2周的活动史。
疫情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防护
乘坐公交车、地铁、长短途客车、火车、飞机或轮船时,必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行程结束时及时弃用。有条件的乘客可选择佩戴手套,一次性使用手套不可重复使用,其他重复使用手套需注意清洗消毒。
当手触碰座位、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用品后,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避免接触传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立即洗手和消毒,以保持手部卫生。另外,要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是1米以上。
行程中,若发现可疑症状人员,要远离并及时报告。若自己出现可疑症状,要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随时就医。当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听从工作人员的指令,及时自我隔离,听从安排进行排查检测,不可私自离开。
在车站、机场、码头等地方,要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尽量减少在车站、机场、码头的滞留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