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需思考的问题

二、尚需思考的问题

(一)情志相关概念体系欠完善

情志学科虽已有对情志、七情概念的阐述及辨析,但有关情志病、情志学的概念仍缺乏明确的界定。目前“情志病证”这一名词术语已经在中医学界普遍使用,但“情志病”的概念却并没有形成。

(二)未将“脑”纳入情志学的理论体系

现代医学已经充分证实了脑是精神、思维、意识、心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器官,而且早在《内经》时期,对脑及脑主神明就有许多论述,但受先秦哲学思想“心主神明”的影响以及五行学说的局限,五脏先入为主,各居其位,从而没有把脑纳入中医情志学说的理论体系。那么,脑在情志产生、发病中的具体作用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则需要认真梳理古今文献,提出新的假说,借助现代医学的技术与方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加以论证,从而客观、科学地阐明脑在情志产生、致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基于古今文献的全面梳理,以及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在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今天,在各学科相互融合共同走向大科学的背景下,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情志学。通过集中医学古今研究之大成,以扬弃的科学态度和开放性的思维,综合借鉴现代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研究成果,兼收并蓄,优势互补,提出构建符合时代医学发展需求、能够涵盖从理论到实践的现代中医情志学体系框架,并探讨其核心问题研究的关键技术及方法,将有利于启示从多学科、多层次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探索情志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及其机制的科学内涵,以期使中医情志学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充分体现其应有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