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治疗方法及注意

三、情志治疗方法及注意

1.护理方法

首先在病房设置情志调护室安排专职责任护士,室内配备投影仪、收录机、音响、电脑、相关图书及画图册等。责护每天负责与病人进行“一对一”沟通,倾心交谈,找出情志变化的诱因。其次关心、体贴、理解病人,以取得其信任,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依据情志间五行生克理论辨证分析,共同制定护理措施。

(1)以悲、忧为盛者采取愉悦疗法,悲、忧按五行属金,归五脏属肺,火克金,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忧伤肺,喜胜忧”用之于临床,其具体做法是“喜可以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张从正《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说服病人看喜剧片,诱病人开怀而笑,以平衡情志的极向性,发挥其正性效应。

(2)以“思”为盛者,即表现为惦念不安、患得患失或忐忑不安、默默不语等。阿尔茨海默病者以此型为多见。思按五行属土,归五脏属脾,五音中属宫,思甚者可用怒克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思伤脾,怒胜思”,故部分病人可采取激怒疗法。虽愤怒是一种不良的负性情绪,但适宜的愤怒情绪反应可以宣泄不满、缓解压力。但部分病人不适用此法,老年病人情绪不稳定,有时可出现矫枉过正。我们又根据中医五行五音理论采用音乐情志疗法,根据五行理论中的木克土原理,故可选取曲调亲切爽朗、生气蓬勃、清澈馨香,以“3(mi)”为主音的歌曲。因为“3”为角调式,角调属木,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五月的风》、2008年奥运主题歌《我和你》等,练功(唱)时不追求吐字清晰,可以内敛地唱出一种意境。

(3)情志以过喜、大喜为主要表现者采用惊恐疗法。“喜”本来对身心健康多有益处,属人之常情,但是过喜则易致意识涣散而不藏,不利于身心健康。故《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喜伤心,恐胜喜”,所以临床上常常使用惊慌的刺激或恐吓的语言,以缓解病人气机瘀滞,达到制胜过喜之功效。故张从正云:“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临床工作中,使用惊恐刺激,强度不可过大,以免造成对病人身心健康的新损害。

(4)对恼怒者采用悲伤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经》云:“怒伤肝,悲胜怒”,悲则气消,使郁结于胸中的愤怒情绪得以宣泄、排遣或消减,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紧张、愤怒等。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中亦指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可以组织恼怒病人看悲剧片,如《红岩》《南京南京》,或向病人做耐心的劝说、解释工作,以其切身的往事“感之”,以利于病人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5)对对恐惧、担心为突出表现的病人采用思解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恐伤肾,思胜恐”,通过教育、启发、训练或传授知识,引导病人理性地思考,浏览图书、画册等,正确地认识疾病,帮助其分析、预见未来,不夸大、不妄想,以达到解除恐惧、惊慌等不良情绪的目的。张从正《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认为:“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可以帮助病人从恐惧的阴影中尽快摆脱出来。成立病友互助组,让病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择期举行病友座谈会,围绕预防疾病的复发及调护进行自由、自愿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以巩固情志的正性效应。在护理过程中,对每个病人详细观察意识、面色、四肢活动、生活习惯、语言思维、体质、疾病起因、病史、症候、大小便及舌脉象,特别注意病人的心理、情志变化,并记录。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再根据情志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情志护理措施。

2.注意事项

在情志护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激发情绪的刺激强度要适当,不可过强或不及,观察情志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并制定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对此,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无志之火,因七情而起,宜以人事治之,非药石所能疗也,须诊察其由以平之。怒伤于肝者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于心者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于肺者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思伤于脾者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惊伤于胆者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悲伤于心包者以恐胜之,以怒解之。”朱丹溪诸种解之方法,为我们处理情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以心(火)为例,按五行理论,火在五脏属心,在五志为喜,火(喜)之母属木(怒),此时,若木之子(火)盛者,则用“补母泻子”法,即用怒来解之。其次,病人是否接受情志调护采取自愿原则,同时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凡此诸证,若以大惊猝恐,一时偶伤心胆,而致失神昏乱者。”这说明情志变化是导致阿尔兹海默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病因与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情志致病则要以情志治疗为主,故《程氏易简方》中曰:“大凡病原七情而起,仍然从七情胜负化制以调。昧者不悟,徒恃医药,则轻者加重,重者乖危矣。”这充分说明了以情胜情疗法的重要意义。情志制胜法是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五行学说在情志调护中的具体运用。而五行学说则是通过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并在其间建立起生克制化等联系,以平衡、和谐的公理来研究事物质变规律,因此它为情志调护提供了定性的解决思路,我们将之运用于临床,指导情志护理工作,对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阿尔兹海默症是人类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其难度主要在护理,因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大部分在社区、家庭,医务工作者不仅对住院的病人要加强护理和治疗,同时还要把行之有效、简便易得的方法推广、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中,让每位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得到更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