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锂盐
(1)适应证:锂盐是目前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既可用于躁狂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也可用于躁狂缓解期的维持治疗。一般起效时间7~10天,总有效率约为70%。
(2)禁忌证: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低盐饮食患者禁用。年老体弱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及癫痫、小脑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溃疡性结肠炎、牛皮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慎用。
(3)用法用量;口服是唯一给药途径。急性期治疗,一般从小剂量开始。3~5 d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治疗剂量一般为1000~2000 mg/d,分2~3次服用,宜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维持治疗剂量为500~750 mg/d,一般6~8周可以完全缓解。此后应以有效剂量继续巩固治疗2~3个月。
(4)注意事项:用药剂量应个体化,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不良反应及血锂浓度调整治疗剂量。增加剂量宜缓慢,每日药量应分次服用,治疗期间患者应进食含盐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锂盐的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较接近,其疗效、不良反应与血锂浓度密切相关,在治疗用药期间应进行血锂浓度的监测。治疗开始每周测1次,以后根据剂量及治疗反应每半个月或1个月测1~2次,要求每次取血测定血锂必须在服药后12 h进行,提前或超过12 h均可影响血锂浓度的数值,丧失对比意义。急性期有效治疗血锂浓度宜保持在0.6~1.2 mmol/L,超过1.4 mmol/L易发生中毒反应,尤其是老年体弱患者和器质性疾病患者易发生中毒。
(5)维持治疗:维持碳酸锂的治疗有助于预防躁狂复发,研究表明锂盐能减少复发次数和情感疾病发作的严重程度。维持治疗量为治疗量的1/2,即0.75~1.0 g/d,血锂浓度维持在0.4~0.8 mmol/L,疗程至少1年。
(6)不良反应:碳酸锂的不良反应与血锂浓度呈正相关,一般在服药后1~2周出现,也有的出现较晚,减量和停药后不良反应可完全消失,常饮淡盐水可减少锂盐蓄积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多,涉及多个系统,可见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心电图改变、癫痫发作、白细胞增多、体重增加、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多尿、烦渴、脱发和皮疹等。
(7)锂中毒: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应即刻检测血锂浓度,如血锂超过1.4 mmol/L时应减量。如临床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锂盐治疗。血锂浓度越高,脑电图改变越明显,因而监测脑电图有一定价值。引起锂中毒的原因很多,包括肾脏疾病、钠摄入减少、患者自服过量、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中毒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一旦出现毒性反应需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一般无后遗症。
2.其他药物
(1)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临床常用的抗躁狂药,尤其对锂盐治疗无效的、不能耐受锂盐不良反应及快速循环发作的躁狂患者,效果较好。
(2)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可用于躁狂发作急性期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可以用于双相障碍的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
(3)其他:为使患者情绪尽快稳定,治疗最初几周可以合用苯二氮类药物。
(二)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对躁狂发作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对抑郁发作的治疗和预防效果优于躁狂发作。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能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学会面对现实,改善人格结构,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可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家庭婚姻治疗和小组治疗等形式。结合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自知力的恢复,减慢抑郁、躁狂间的转化,稳定病情,减少复发,降低再住院率,促进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