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抑郁障碍
姓名:李×× 性别:女 年龄:44岁
主因:“情绪低落,腹泻,失眠1年余,加重1个月”收住院。
【现病史】
患者约于1年前开始间断腹泻后常感到腹痛,到处求医,胃肠镜及其他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治疗效果差。此后逐渐出现每天大部分时间高兴不起来,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经常感觉疲乏不堪;盗汗,腹痛时伴焦虑情绪,对吃的东西谨小慎微,害怕“拉肚子”,食欲差,人渐渐变得消瘦,体重下降约7 kg。7个月前就诊于某院精神心理科,考虑“更年期综合征”,给予“黛力新1片/隔日口服”,后合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 mg/日口服”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基本同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以至于上班不能完成日常工作,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接触朋友、同事。1个月前,患者情绪低落明显加重,整日心情不好,郁闷、疲乏,焦虑,怕孤独,进食越来越差,消瘦,总感觉自己好不起来,活着没有希望并感觉活得很累;害怕听到“死亡、去世、牺牲”等词语,不喜欢白色东西,认为对自己不吉利,有时会思考自杀方法。近几日出现情绪突然失控,大声哭泣,用力扇打自己的脸部,诉“活不下去了”。为进一步系统诊治,在家属陪伴下住院治疗。近期患者饮食差,夜眠差,小便正常,大便干,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12 kg,患者发病期间能坚持工作但工作状态差。有消极言语无自杀行为,无冲动、伤人、毁物及外跑行为。无晕厥、抽搐,无恶心、呕吐。
【既往史】
既往体质良好,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无冶游史,近期患者未到过疫区,无疑似传染病患者接触史。
【体格检查】
T:36.1℃,R:18次/min,P:69次/min,BP:14.5~8.9 k Pa(109/67 mm Hg)。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精神科检查】
意识清,定向力正确,衣着整齐,年貌相符,接触可,面容愁苦,眉头紧锁;交流时注意力尚集中,未引出幻觉及妄想症状,自知力部分存在;情绪低落,疲乏感明显;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烦躁,坐立不安,紧张;精力下降,疲乏,意志行为减退,生活大部分能自理。
【辅助检查】
1.颅脑CT未见异常。
2.雌激素检查无异常。
3.甲状腺检查未见异常。
4.HAMD:36分,HAMA:27分。
【诊断】
抑郁发作。
【治疗经过】
1.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评估。
2.入院后予米氮平片每次15 mg/晚口服治疗抑郁症状,经评估,10 d后加量至45 mg/晚口服,经4周观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正常,但抑郁、焦虑症状仍有部分残留,遂联合度洛西汀渐加量至40 mg/d治疗;治疗初期给予劳拉西泮片1 mg/次,2次/d口服抗焦虑并改善睡眠,2周后逐渐减量,3周后停用。
3.中医上考虑:疏肝解郁,健脾理气,给予舒肝解郁胶囊0.72 g/次,2次/d口服,中频脉冲治疗每周5次,拔罐治疗每周2次,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4.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正确识别抑郁、焦虑症状,共同制定治疗计划,鼓励引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与患者共同制定锻炼计划。
5.指导家属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指导家属如何开展心理支持。
【出院情况】
共住院治疗42 d,出院时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明显缓解,睡眠良好,食欲良好,体重恢复病前状态,服药依从性良好。门诊随诊至今已5个月余,每2周定期复诊,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正常。社会功能恢复,目前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