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病因病机
1.病位在脑,和五脏密切相关
《素问·海论篇》云:“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宣明五气篇》云:“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灵枢·本神》云:“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言明大脑主持的精神活动实质是由五脏所主的神、魂、魄、意、志等意识思维活动和喜、怒、悲、思、恐等情志活动所组成。《医林改错》指出老年健忘是由于脑萎缩,即“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这与现代医学退行性痴呆的病理吻合。
2.五脏虚损
《灵枢·天年》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优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肢筋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也。”五脏之气渐虚是导致衰老及“苦忧悲”“好卧”“言善误”等衰退症状的根本原因。
3.脏气虚损,心肾为要
《本草备要》云:“人之记忆,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灵枢·大惑论云》:“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言明健忘源于上气(心肺)不足。《永铃类方》云:“意舍不清,神官不职或心中热甚,则肾水衰而志不精一,皆能健忘。”言明健忘可由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引起。《辨证录·健忘门》云:“人有老年而健忘者,近事多无记忆,虽人述其前事,尤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人以为心血之涸,谁知是肾水之竭乎。”《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曰:“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医学心悟》云:“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说明心气不足,肾精亏虚、髓海渐空在引起“脑转耳鸣,懈怠安卧”“高年无记性”“近事多无记忆”诸证的重要意义。